《序 试着,向梦寻求答案》
❀ 梦是什么?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实现,梦是潜意识的反映,而潜意识中,则藏着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那些东西。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美国心理学家马尔茨的说法:潜意识,是我们能量的容器,藏着无数资源,意识只要设定目标,潜意识就会朝向这一目标前进。
❀ 门捷列夫受梦的启发而写出元素周期表,沃森则受梦的启发而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心理学家荣格说:“唯有洞察自己内心,眼界才能清楚。只往外看,那是发梦;内观始有觉醒。”
《别忙,我先感觉一下我自己》 p003-011
☆ ……无数像他这样的“好人”到了中年和老年后会有一个特殊的心理逻辑结构,这可以称为“怨气形成的三部曲”:
1、活着是为了别人;
2、我已经奉献了这么多,你们应该为我考虑;
3、你们没有为我考虑,所以我又满腹怨气。
……
这种怨气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小时候,因为怨气不重,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做“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做“好人”并不能自动带来价值感和别人的尊重,相反别人会“对不起”自己,这令自己逐渐感到绝望,绝望到了一定地步,这种怨气就会爆发出来。
怨气爆发得越早越好,因为这意味着改变的契机。
☆ 然而,我在心理咨询中发现,除非一个人真正抱定“为了自己而活”这个理念,否则好的改变很难发生。
☆ 就人生处境而言,我们多数人都像F一样,站在一个狭窄的岩石上,拼命去守护那一点可怜的地盘,生怕失去它,而守护的办法也常常是执着于某一种早就习惯的办法。
☆ 如果我们不再执着吗,便会发现,原来世界海阔天空。
☆ 每当有问题出现时,她不会像以前一样,立即陷入问题中,并急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先去感受一下自己。
☆ “关照你的内在”。当遇到什么人或事时,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而是先来关照自己,先与自己的内在取得连接,然后带着这种连接去做选择。
《与你的镜像自我对话》 p012-025
♪ 鬼,常意味着我们意识上彻底不能接受的坏自我或坏客体。
♪ 什么是活力呢?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它有两部分,性欲和攻击欲。
♪ 绝大多数情形下,我们的梦中、意象对话练习中、生活中常出现的可怕意象,其实都是曾经让我们不能承受的体验转入潜意识的结果。碰触它们,与它们对话,让它们意识化,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它们是你内心的一部分,不必太害怕它们。
《梦,帮你吹散心灵的迷雾》 p026-039
♠ 我们天生都有凭直觉洞察到真相的能力,但是,因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教育我们按照理性做事,最终让我们丧失了大部分来自直觉的洞察力。
不过,梦会轻易突破这些理性的教条,而直接洞察到真相。
♠ 孩子是最糟糕的倾诉对象,他们没有能力帮大人面对问题,也无法排遣大人倾诉时转嫁过来的情绪。
♠ 梦中的情绪以及你的第一念头最重要。
♠ 梦来自潜意识,所以很容易遗忘。
《心灵感应:超越距离的心灵共振》 p040-051
♡ 所谓“量子纠缠”,即指不论两个同源的粒子间距离有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即两个粒子间不论相距多远,从根本上讲它们还是相互联系的。
♡ 更精细的解释是,每一个粒子会“记住”并“忠于”它在原来系统中的信息,不管它离开原来的系统有多远,它仍可以和原来的系统同步纠缠。
……
进一步还可以说,不管你身在哪里,你仍然在与你的家庭系统的“粒子”们进行“纠缠”,关键是你能否意识到这一点。
《飞翔梦与坠落梦》 p052-059
★ 最好的安全感,是孩子在三岁前与妈妈构建了一个稳定而高质量的关系。一般来说,孩子要到三岁才能形成情感稳定的能力。
情感稳定的能力,即,我相信那些发生的美好的感情是真实的,而且一旦发生就是永恒的,同时,我也相信那些发生过的伤害是真实的。
没有情感稳定的能力,则意味着,爱刚发生的时候,你相信爱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原理,你怀疑这份爱是不真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 心中住进一个爱自己的妈妈后,孩子世界,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否则,就会一直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找妈妈,但找不着。
★ 坠落梦,现实不能翱翔,因为没有力量与勇气,更是因为,那不是有星星有云有风的美丽天空,而是没有大地没有着落的虚空,飞翔,没有归宿;坠落,也没有着落。
★ 坠落到一个“正确先生”的怀抱里,大地由此而生,坠落梦,立即可以转化为飞翔梦了。
★ 一个人是孤岛,两个人是大陆。
★ 母爱有两个功能:
第一,让孩子,特别是婴儿,和妈妈构建爱的链接。妈妈是婴儿的整个世界,所以,这会在他心中埋下一个信念——我可以和整个世界链接,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大地。
第二,照顾孩子,特别是婴儿,让孩子知道,他的需求会被满足,他的生活不会陷入混乱的失控中。
★ 人生无非是一场增强控制力或者降低预期,甚至完全看淡的角逐。
《彻底的黑暗》 p060-065
◇ 纯粹的黑暗,且很舒服,这是一个梦中常见的意象,它最明显的寓意,是子宫的感觉。
◇ 所谓退行,即在现实世界遇到了暂时应对不了的挫折,而无意识地退行到更早期的,曾获得的、能温暖自己的情景中,以寻求安慰。
◇ 如果有一个控制欲极其强且对孩子总追根问底的主要抚养者,那么,孩子意识上会配合他,但千艺时尚,孩子会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但后一种心理,孩子甚至都不让自己意识到,因为这会与对抚养者的忠诚和爱构成严重冲突。所以最好是,连自己都被欺骗了——意识上都不知道想对抚养者关闭。
◇ 任何心理的形成,都有其合理性。急着破,就是否定了这种心理的合理之处。
若说,退行到妈妈子宫的想象,是谁都可能发生的。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是谁都可以找到的一种温暖与安慰。并且,很多时候,它真的能给我们力量。
所以,比破掉它更重要的是接纳它、觉知它,有时甚至还要庆幸地回到这种状态中,主动寻找那原始的安慰。只是,不要太长时间甚至是永远滞留于这一胎儿时期的温暖。
特别重要的是,这种退行,都是因外界的挫折,暂时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所以,寻找退行之安慰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自己遭受的挫折是怎样的,然后面对它,并调动各种资源去化解它。现实世界的挫折,才是真正需要破的。
实际上,受伤时,回到一个安全岛,积攒力量再出发,这是一生的隐喻。
子宫,是最初的安全岛。出生,则是最初的挫折。
幼儿时,这个安全岛就变成了妈妈。这时的经典画面时,幼儿在玩耍,玩耍即他在探索外部世界。他可以很投入地玩耍,但前提是妈妈必须在,妈妈不在,探索就难以进行了。探索受挫时,他也会寻找妈妈,或回到妈妈身边,寻找妈妈怀抱的温暖,然后,继续前行。
成年人,则要构建一个家,在外面冲杀受挫时,回到家的港湾充电,然后继续冲杀。
只是,子宫的温暖,是妈妈给的,这是一种恩赐,而家,则要自己构建,构建的同时,完善自我。
《心灵与梦一起成长》 p066-076
❤ 心灵和谐的要义在于真实,而只有一颗单纯的心才能捕捉到真实。
《我杀死了蛇状老公》 p084-089
☆ 我们很容易将焦点集中在别人身上,认为自己的幸福系于某人身上,痛苦也系于某人身上。这样想的话,我们就永远找不到出路,因为别人不是我们的答案,我们的答案在自己心中。
《经常梦见考零分》 p109-117
♣ 考试=考验!
这是考试梦最简单的心理含义。做考试梦的时候,多数是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考验,这种现实的考验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
……
不过,如果细致地分析的话,这些考试梦至少还可以分出两层含义:超我的惩罚、本我的鼓励。有时,还会有第三层含义:道德的考验。
♣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6岁后人格就基本定形,以后可以改变,但难度很大。也就是说,这个人6岁前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决定了他的基本人格结构。
那么6岁前,父母对一个孩子的惩罚,就会被永远根植于孩子的潜意识之中。譬如,你做了一次恶作剧,收到了父母的严厉斥责,那种记忆就会扎根于你的内心。如果父母相对比较严厉,你经常被父母严格教导或惩罚,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超我。
或者,父母尽管不严厉,但因一些特殊的原因,你很小的时候就主动约束自己,做得像一个小大人似的,也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超我。
譬如,父亲太忙,妈妈多病,父母都很爱你,而你则会汇报给父母以爱,很小的时候就能主动去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一来,你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小大人”。这样一个“小大人”会得到亲朋好友的赞扬,大家都会夸你懂事。这看似是好事,但其实这个“小大人”的本我被压抑了,你也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超我。
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一个人拥有强大的超我,就很容易在面临考验的时候感受到焦虑。只是,这种焦虑并不仅仅是生存性的,而且带着惩罚性。
《高考不是你的敌人》 p118-127
☆ 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每个人天然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再说,如果没有了外在压力做动力,一个孩子也会有内在的学习动力——从知识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 很多时候,父母和老师给的压力是不合理的。这些压力不仅会令我们焦虑,也可能会令我们反感,这都会阻碍我们心无羁绊地看待模拟考试和未来的高考。
☆ 瑞士心理学家维蕾娜.卡斯特说,重要的焦虑多源自关系。那么,所谓的考试焦虑,其实主要是孩子对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的焦虑,他们往往不是在担心考试,而是在担心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因此,如果父母能提供一个稳如磐石的关系,对孩子说,无论你怎么又,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你认可你,那么孩子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卡斯特还指出,最强烈的焦虑来自最高价值被最重要的亲人否认。
最高价值是什么呢?
就是爱与被爱。如果父母让孩子认为,他成绩不好,就再也不配得到父母的爱,也没资格去爱父母,那么孩子一定会陷入极大的焦虑中。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考生们无论看起来多么在乎朋友和老师的评价,他们最在乎的仍是父母的认可。
《我的考场在哪里?》 p136-140
▶ 我想起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他认为,我们的心处于空寂状态时,会自动洞察到事物的真相,而一般所谓清醒时候,我们的心其实是被无数的念头缠绕,洞察能力因而大为下降。
《忠实男友屡有新欢》 p182-189
♡ 自认为在某一方面完美的人,势必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 不肯与“错误的恋人”分手的人,并不都是“好人”。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完美情结”和占据道德制高点,既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也会牺牲对方的幸福。因为,感觉最终仍将是压倒一切的东西,他们不可能回避这一点,勉强与恋人生活在一起,最终使得他们对恋人的反感和敌意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的话,就算不分手,对恋人来说也将是一种折磨。何况,很多有这种心态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分手,那对恋人的伤害会更大。
真爱,需要决心、勇气和真正的责任感。懂得珍爱的人,要为对方负责,但同样需要对自己负责。那些一味在恋爱中扮演“永远不会错”的人,其实恰恰是不懂得真爱的人。
《妈妈变成了一条蛇》 p208-215
★ 在每一种人际关系中,都存在着一对矛盾:既渴望融合的瞬间,又渴望独立的空间。
因而,我们不能将融合视为绝对正确的东西,那样会有将爱变成吞并另一个人的危险,并势必会导致对方渴望逃离。
《厕所脏极了》 p243-248
♣ 我们都有生活在特定状态下的权力。
《有人放毒气》 p274-277
◇ 你要忠实于自己的体验,你的体验是什么,就接受这一程度的体验就可以了,不必拔高,也不必怀疑或贬低。
……
总之,这对矛盾的梦中藏着同样的寓意:尊重你的感觉。
《唾手可得的鱼我可不敢捞……》 p284-290
▶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允许别人是病鱼,也允许自己是病鱼,学习接纳自己和对方的所谓负面情绪。如此,才能帮助我们建立情感链接,让活力不仅在我们体内流动,也在关系中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