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心护航青春成长
一、工作体系:构建“三位一体”心理护航网络
学校以“预防-识别-干预-支持” 为闭环,通过三项核心行动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1.教师能力提升(5月19日班主任专题培训)
培训主题:《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核心策略:
(1)“三位一体”识别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监测风险
(2)“多层支援”干预法:从情绪疏导(班主任)到专业治疗(心理医生)分级响应
实操工具:静态测评+动态观察清单、17类重点人群筛查表、家校沟通“四部曲”(描述表现→分析影响→举例→共策)
2.家长科学赋能(5月23日“家长进校园”活动)
(1)主题宣讲:《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凌再芹)聚焦“525心理健康日”,倡导停止自责、及时求助等6大自爱方法
(2)专题讲座:《孩子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学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单珊)提出“懂心理特点、识预警信号、会科学处理”家长行动纲领
(3)深度参与:家长走进课堂/宿舍,建立“家校观察对照表”(如起床耗时、课堂专注度等)
3.家庭支持创新(电影主题实践作业)
载体:影片《丈夫得了抑郁症》案例教学
四大支持策略:
接纳情绪(“生病不是你的错”)
最小目标管理(“呼吸即是胜利”)
低能耗陪伴(共同静坐/手工)
进步可视化(“储蓄罐存小进步”)
配套工具:去污名化沟通清单、家庭抗抑郁行动卡
二、创新亮点:影视化+工具化破局难点
传统问题创新解法成效
家长误解心理问题电影片段解析躯体化症状消除“懒惰”等错误归因
沟通无效“问诊式对话”替代说教亲子沟通效率提升
干预缺乏抓手提供“安静陪伴工具包”等实操工具家庭支持可操作性显著增强
三、阶段成果与社会反响
教师层面:班主任全部掌握危机应急流程(陪伴→上报→就医→警方介入),干预精准度提升。
家长层面:家庭运用“进步储蓄罐”“最小目标法”,抑郁倾向学生情绪稳定性改善。
社会影响:家长进校园活动获《琅琊新闻网》报道
四、未来规划
1.深化家校数据共享:完善“心理健康平台”,实现家庭观察与学校动态数据联动;
2.拓展资源网络:学生熟知社会24小时心理咨询绿色通道;
3.探讨校本课程:将影视疗愈、沟通艺术纳入家长学校必修模块。
结语:心理健康教育是“用专业守护生命,以温情点燃希望”的艺术。我校将持续创新家校协同机制,让每一颗心灵都有向阳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