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什么是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就是对某件事情有着自己的某种想法和期待,并期待事情朝自己所想要的方向发展。
我们对孩子有什么心理预期呢?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比我强。
不计成本的投资孩子,让自己的很多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其实只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追赶,丧失意义的比较心理。
这种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心理预期,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还会给孩子带来的阴影。
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呢?
第一,无效的学习,孩子一味追求学习,但不是真正喜欢的。那短时期你可以盯紧,长期后期孩子就会厌学。
第二,孩子紧张,胆怯,害怕挫折,失去信心,甚至抑郁。
第三,伤害人格的发展。孩子长期去做超过他们身心发展和能力的事情,会使他们产生过多的不信任感,羞愧,内疚,自卑,无能感。孩子感觉所学的东西太难了,自己不如别人做的好。久而久之就没有自主感了。
第四,破坏亲子关系。严重的,和孩子不共戴天,连说句话都厌烦。
我们不要充当警察和法官,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要当个画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笔一墨去描绘这张白纸。
那爱是什么呢?是不断的批评指责?还是换位思考?
我们的期待又是什么呢?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他?还是帮他发现他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呢?
我们的陪伴又是什么?是看重分数,监督补课?还是用亲子阅读代替监督?
不要自己碌碌无为,荒唐度日,还绑架着孩子,必须功成名就。
我们要放下期待,拥抱问题。
成长就是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能到能,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家长经常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把孩子当成要面子的工具。那些不甘落后,你追我赶,忙坏了家长,累坏了孩子。
千万不要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线。
心理预期要和孩子成长的长度相关,和孩子年龄发展的阶段相吻合。
我们该怎么调整心里预期呢?
第一,要真正的了解你的孩子。孩子的优缺点在哪里?他对什么感兴趣?
第二,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你的人生怎么样是你自己的责任,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
第三,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是有出息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里,精益求精,专注,做到极致就是最棒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格养成更为重要。
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点,更应该要好好呵护学习萌芽的宝贵时期,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挑战,淡定自如,陪孩子跑赢重要的人生六年。
如何设置合理的心理预期呢?
拆分加整合。
拆分:
培育孩子是个超长期的过程,超长期就是无数个短期目标的累积。将这个超长目标拆分到每一年、每一学期。
第一步:用倒推法,孩子升入初中,高中,大学,参加工作,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这些品质就是贯穿小学六年的基本维度,也叫“以终为始”,站在终点看起点,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学习。
第二步:将每个维度的目标拆分到各个年级去实现,循序渐进。
第三步:给目标提供工具。如,时间管理表,清单,番茄工作法,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学习等。
整合:
和学校的老师错位培养。提供老师不知道但想知道的信息,培养老师无法培养但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在生活上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学习上,记录孩子的卡点,哪里想放弃了,哪里错了?采集信息反馈给老师。老师就可以判断要不要集体讲解或者为个别孩子单独辅导。和老师相辅相成。
父母是孩子的定海神针,如果我们父母能做到心态平和,内心强大,那孩子也会变得强大。因为他知道,当他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父母会无条件的爱她,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陪他一起经历风雨,那再大的挫折和风雨,他都可以无所畏惧了。设置好合理的心理预期,陪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小学生涯,让孩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的爱上学习,而不是在催促压力下成长。一起制定好的计划,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和孩子愉快的跑完小学六年生涯。
感:
今天的课程我认真听了好几遍,第一遍是早上在被窝里听的,句句戳心,感触很深。后面几遍是一边记笔记一边听的。今天我记录下来的内容都是我内心极度认可的。叼叼老师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有时会经常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希望今天的笔记可以让我经常回看自己的初心。
动:
1.孩子需要拥有的好品格,今天就写出来,贴墙上。
2.孩子的时间管理表,今天就列出来,贴墙上。
3.让孩子用计时器来自己管理自己穿衣、洗漱、做作业、收玩具的时间。
4.和孩子的老师保持紧密联系。
5.不拿我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我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我要多夸他们,鼓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