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将带领大家开启《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的第六部分。这部分主要围绕幸福的话题,让我们不开心的三个原因,一个是我们让别人掌控我们的痛苦和快乐,再者是你活在父母的剧本里,最后一个是我们在攀比中丢失了自己。
相信听完这部分后,你会找到自己不快乐的原因,从而对追寻幸福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希望远离不开心、令人沮丧的事情。
但是这一切是谁在把握呢?是生活,还是自己?是谁让你不快乐呢?
所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反应的呢?你身上有这样的按钮吗?写着“快乐”或“不快乐”,“成功”或“不成功”?
谁会触动这些按钮呢?如果总是别人触动这些按钮,那我们的生活,是由谁在掌控呢?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按钮,也让别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按钮,一个写着快乐,一个写着不快乐。
有了按钮,别人就能掌控我们的人生。比如碰到不合理的买家,你焦虑沮丧,你的不快乐按钮就被买家启动了。你做的策划被甲方表扬了,你欣喜若狂,你的快乐按钮就被甲方启动了。
当你把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里的时候,你就很容易陷入“受害者”的思维。你会面带愁容,说着抱怨的话:“就是因为他,如果不是……我早就……”“他怎么可以这样!”“他都这样做了,我们只好……”
受害者天堂的第一条法则:推卸责任,保住面子,他们最擅长的两件事情就是“这不关我事,那不关我事”;
受害者天堂的第二条法则:安心做坏事,因为他们的受害者故事帮他们取得良心豁免权;
受害者天堂的第三条法则:让我们一起分享“凄惨故事会”,他们在被人受害的故事中获得不少廉价的快乐,知道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受害者天堂的第四大法则:用受害来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
受害者天堂的最后一条法则:自我伤害,绑架他人,受害者往往也是控制狂,如果不能控制别人,那就狠狠地伤害自己吧。
受害者在这个天堂获得了短暂的快乐和安全,却损失了自信、自省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盼望。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掌控。
因为受害者深深坚信,自己快乐与否、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人手中。
所以受害者模式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痛苦时,便会下意识的认为是外界的原因,他们总是想通过换工作,改变环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除了受害者这种模式以外,还有一种模式,我们称之为掌控者,他们的按钮无论是快乐键还是不快乐键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这一小部分人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更好的方法。”
如果你愿意,你总是可以掌控些什么,拒绝受害,掌控你的生命。
那我们又如何拆掉受害者这堵墙,成为一个掌控者呢?
一、后知后觉
找到自己最容易受害的场景是什么,看看这个场景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模式,一般来说,受害者模式都来源于过去某个时刻的故事,主题往往是:面对什么,我没有办法。
找到这个故事,然后说服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我可以选择现在就掌控我的人生,也可以尝试把这个情况当作别人的事情,给自己写一封关于掌控者的信,告诉自己,如果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会怎么做。
二、当知当觉
受害者的情绪往往伴随着一种凄凉的自怜情绪,就好像痛苦的喝酒买醉的那种隐隐的快感,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就要提高警惕,仔细地琢磨这种情绪,根据自己的故事,尝试着拆掉这堵墙,按照新的故事行动起来。
三、先知先觉
这点很简单,就是观察这个受害者的故事场景发生的地点,提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比如一个父母的受害者在找到自己的掌控故事后,可以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即使他们完全不可理喻,也可以选择不受他们的干扰。
四、不知不觉
这是拆掉受害者思维这堵墙后想要达到的最佳境界。
有了这个心智模式的人,会发现自己体会到了那种久违的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他们会轻松地跨过那些生命中很多人止步不前的地方,甚至偶尔还会回过头来,看看那群被隔离在自己思维之外的人,疑惑为什么他们不像自己一样。
这时候,你就是一个自我掌控的人,你没有必要得到允许才开始学习,也没有必要得到机会才开始努力,只要你愿意,你现在就能够为一件事做些什么。
刚才说的心智模式的四重境界,你现在处于哪个境界呢?其实现在的境界都是过去决定的,既然是过去的,就无法改变了。
林清玄说:“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你的现在将会决定你的未来,现在就开始去升级你的心智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