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

共读《阅读课的姿态》(四)

阅读者:纪立国

阅读时间:3.22——3.25

阅读内容:古代诗歌教学

古代诗歌教学要追求“意”和“境”。那么,古诗教学如何在“得意”的基础上追求有“境界”呢?

1.在类型化中凸显非类型的教学内容。

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类型化的基础上,形成风格的类型化。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类基本学习活动,而古诗阅读欣赏中的“阅读与欣赏”“梳理与探究”主要是对古诗类型化的学习与掌握。

古代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定量的古诗阅读和欣赏中认识古代诗歌的典型化与类型化;同时,在这个基础或者说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不同作者、不同作品的个性特点的学习价值。

2.在基本欣赏路径中寻求突破性教学策略。

(1)理解是欣赏的基础。

(2)“尽象”是古诗欣赏的关键环节。

(3)“达意”是古诗欣赏的基本目的。

3.在作品个性中发现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就古代诗歌的文类教学而言,要发现所谓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必须能基于具体作品的个性设计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活动。只要能够找到最适合“这一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一定是新颖的,有质量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