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问题就是统治者的私生活,不管是那些卫道士,还是吃瓜群众,有事没事,只要聚在一起就会讨论这些问题。哪个国君的公子长得丑啦,哪个公子妃虽然漂亮但是喜欢抛媚眼啦,哪个孩子不像他老爹啦,诸如此类的说法是不胜枚举,但是不可否认,民间传说虽然有一定的夸张和虚构的成分,但是只要仔细的剖析,其核心却一定是真实的。这首诗就是写了这样一个八卦。
《鄘风·墙有茨》 是出自诗经的一首诗,一般认为是写的卫国的宫廷秘事,啥秘事呢?不用说,肯定跟男女关系有关,也只有这类事情最能引起全民狂欢,你看甚至还被写进了流行歌曲里,《诗经》里的诗都是当时的民歌,配合着曲调唱出来的,那可不就是流行歌曲了嘛。
据说卫国有一个国君叫做卫宣公,他的儿子伋长大成人,准备娶媳妇了,于是他就给儿子从齐国找了一个媳妇,等到这个儿媳妇来到卫国之后,卫宣公一看,我去,腿都挪不动了,惊为天人,为啥?因为这个儿媳妇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卫宣公一时没控制住自己,就把这个原来是要嫁给儿子的女人占为己有了,这个女人就是卫宣姜。
啥?儿子啥反应?
没啥反应,一头黑线,回去画圈圈诅咒老爹去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国君呢,这个国家里就他最大,他说啥就是啥吧,胳膊拧不过大腿,白吃亏吧。
可是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的,等到有一天卫宣公年老体衰,两腿一蹬,一命呜呼了,留下了一对孤儿寡母在世上,真是可怜。后来这生下来的儿子继位,就是卫惠公。
这个时候齐国跳出来了。齐国是卫宣姜的娘家啊,他出来提这个女儿说话了,我们姑娘年纪轻轻的嫁到卫国,本来是要嫁给公子伋,可是那个却被那个色鬼老国君给霸占了,我们的心里十分的不爽,但是人家是国君,而且女儿也已经嫁了过去,我们也没办法。现在这个老色鬼死了,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女儿受苦,这样吧,我们来做主,这个女儿还是跟了公子伋吧。可是只能私下里来往,毕竟卫宣姜的身份是国母,不能太张扬了。
于是卫宣姜就跟公子伋私下里来来往往,就是私通了。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时间一长,老百姓就都知道了这事,于是就写出了这首歌。
【墙有茨(cí),不可扫也。】
“茨”,蒺藜,有刺,人不敢碰,怕扎手。
好好的围墙,不知道怎么的,居然就长出了蒺藜。以前的墙都是土砌的,长的蒺藜那肯定是从墙壁里头钻出来的呀,如果把蒺藜拔出来清扫干净了,那势必要把墙壁给破坏掉了,所以为了墙壁的完好还是不能扫。
这其实是令人很为难,扫又不能扫,看着又闹心,这多令人生气。
【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中冓”,房屋里面,屋子里,宫廷里。
“所”,若,如果。
这宫廷里面说的话,简直就说不出口,如果说出口了,那就是我们卫国的丑事啊。
“中冓之言”,公子伋和卫宣姜在屋子里说的话,啥话?在床上耳鬓厮磨说的悄悄话。
其实大家伙心里都知道是咋回事,但是这种事不能说来,还是那个时候人脸皮薄,你看现在网上啥事都有,吃瓜群众从来不担心没有瓜吃。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襄”,除去,扫除。
这围墙长出了蒺藜,还扎手,还不美观,扫又不能扫,这搁到人们眼里看着实在是糟心的事情。
宫廷里的事情传的整个国家都知道了,如果外人问起,还真实不能详细的说出来,要是说出来,那都是不好听的话,还是不说了。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围墙上长出了蒺藜,不能把它捆起来。宫廷里发生的事情,不能到处去说,如果说了,那可真是对我们卫国的一种侮辱啊。
全诗三章,一唱三叹,很容易记忆,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又好记,又把事情表达了,吃着瓜唱着歌啥事情也不耽误。
全诗如下: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