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简书的第一篇文章。
最近暂时放缓了手中的工作,开始了更加深入对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思考。也许,真的很久都没有向前更近一步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不看书了,更长时间不写字了。上一次动笔写一篇文章,好像都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人,不向上,就会下落,被疲累生活溅起的泥巴裹住了脚,越来越沉陷。还好及时又醒了过来,重新拿起书来读,重新拿起笔来写。
上个星期看了两本很有启发性的书籍,也是我接下来一系列给大脑做开发的思考之源。
第一本是《学会提问》(豆瓣评分8.4)。
拿起书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买书之日已经是一年多前了。想必又是在某个书单上看到了对它的种种溢美之词,便兴致勃勃的买了回来,最终,获取知识的兴奋在拿到书的那一刹那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然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在拆封之前,便已被忘记。呼吸憋在塑封里,霉菌长在页心间。
重拾这本书,在引言里就看到了一直戳中我心的一个观点,错过它这么久,真是慨叹。
我们认为比起简简单单让学生看—下答答案,让学生切身“感受”一个人接受、拒绝、修正和组织这个答案的—点—滴的过程,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幅更加现实的画面,向他们展示获取答案的批判性思维的真实过程。这里我们借用了著名教育家约翰·加德纳的重要比喻,他严厉批评某些教师和教练,只给学生看知识园地里采摘下来的缤纷花朵,而不给学生看那束呈现在眼前芬芳美丽的花朵的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的整个过程;
希望我这只看得见书籍之“花”的脑,在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思考之后,能够真正开始给大脑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最终收获我想得到的那朵“批判性思维方式之果实”。
第二本是《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豆瓣评分7.0)。
是上周终于从床上爬起打算做点和阅读有关的事情的时候,去图书馆借来的。最早知道“秋叶”这个名字,还是在网易云课堂,匆匆掠过,有些印象。图书馆里扫书时候,看见了,大略翻了翻,刚好看到一段对于他自己练习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学习过程,挺有启发性。便也借了回来顺道一起看看。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不如上一本高,然而读过之后,却觉得很有可取之处。
我很赞同他在其中说的一个观点:
还有些不好的书,虽然整体不行,但是其中一个章节、一个单元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通过这个章节我思考了,顿悟了,甚至学到新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这还是有收获的。考虑到一本书的价格,能用这样低的成本学到东西真是超值。
对这本书亦然,我觉得我找到了那个可取之处。
我以前是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除了小说,散文,也会经常看一些能够帮助自我管理和提升的一些书,比如《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沟融的艺术》《番茄工作法图解》《暗时间》等等各种。然而,我总是会发现,无论在我阅读的时候有多少次的频频点头,恍然大悟,在放下书籍之后,仍旧没有什么变化发生。感觉受到了点播是真的,一无所获也是真的。我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我一无所知,我茫然无措,我慢慢不再看书。
直到我看到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对我来说,重要的并不是这本书里讲述的“读书的10个误区”,“我的10种读书方法”,也不是“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减少错误的瑞士奶酪模型”,统统都不是。重要的是,这本书本身,它的书写过程,展现了一个人在接触到书籍或者一种新方法之后,是怎么阅读它,理解它,并使用它的过程!这就是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呀!
就我有限的阅读量来说,这个确实是第一本作者展现自己的练习过程,以及成长方式的书,让我终于了解了,从恍然大悟到真实使用之间差的那一部分在那里。我想,对于很多我们读书的人来说,这一步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否则,我们看再多的书,也只会像下面图片中的人一样,看再多再久,也画不出这样一只马来。
所以,接下来的这一系列文章,展现的就是我在读过这两本书之后,开始尝试使用从中了解到的一些方法,去思考,去练习,最终帮助我自己慢慢得建立起自己的批判性阅读、思考、写作的框架的过程。
也许最终,我在这样的练习之中会真的掌握到,也许不能。但我想,这样的练习,一定会带给我改变。
希望,也能给你启发。
祝我顺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