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手机上的唐诗宋词app推了一篇苏轼的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特别巧的是抖音上刷到一个很用心的视频:把苏轼挫折曲折的一生里,途径全国各地的人生轨迹图给画出来了。
为什么有感触呢?
因为相信很多人包括我,也和苏轼一样有辗转迁移的人生经历,以及在流转中对前路的憧憬、自我打气。
对我来说尤其是从河北衡水国企辞职,选择到北京北漂,然后一路走到今天。都说人生三大关键时刻:高考、结婚、风口。前两者都做的还不错,接下来就看抓风口抓机遇了。
真的是人挪活、树挪死。人生在地理位置和环境上的辗转变化,会让人有更多机遇,可以创造更多成就,可以塑造苏轼这样的历史性人才。
当然死守北京,一直坚持到底,也是值得称赞的。像papi酱拍的那部电影《明天会更好》,做北漂苦中作乐,打工被压榨、感情挫折、写网文、进剧组打杂,无论如何仍然坚信明天会更好。然后就出头了。祝所有北京的年轻人都过的有滋有味,得偿所愿。
离开也有离开的好,有离开的道理。毕竟北京再好只是一城一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一直不那么宜居。中国这么大,还有好多宜居之地和快速发展的城市。
所以,我们看好了苏州!园林城市,太湖之滨,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打算在那边买房,把那里做为移民之路的保底和退路。相信这将是人生路上一个很优质很明智的选择。
南方GDP将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北方的两倍。所以,向南方去。
《觉醒年代》里好像是辜鸿铭,陈独秀即将离开北大到南方去干一番大事业,在给陈独秀送行时,好像是引用了苏轼的诗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后人类寿命更长了,我们现在也还年轻,年轻人竹杖芒鞋轻胜马,没钱有生命力有心气就不怕,何况我们还有一定积蓄和房子。
北京、青岛、苏州、加拿大、新西兰,但看下一站,在何处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