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华杉老师提出「华与华的品牌三大理论」,①品牌三角形理论;②品牌资产理论;③品牌文化理论,作为完整的品牌理论。
「品牌三角形理论」是由产品结构、话语体系、符号系统三大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维度,产品结构属于物质层面,话语体系属于意识层面,符号系统属于潜意识层面。
华杉老师讲道:“如果要给这三条边定义一条最重要的、第一性的,我认为是话语体系。因为一切存在者存在的基础,乃是语言,是言说。唯有「言说」,能让事物存在。品牌营销的工作,是沟通和交易,更是一切都基于「言说」。产品通过「言说」才能推广,符号必须可「言说」才能播传。”
读这部分让我理解,「品牌」这个抽象的概念由产品、话语和符号三个部分构成,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话语。(华杉老师在p90页讲道:“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是语言创造的,是说话说出来的。”)
这也让我看到品牌营销工作的工作内容本质上是「沟通」和「交易」,而沟通和交易的背后是「言说」。通过说话介绍产品,通过说话打动消费者,通过说话卖出产品,在说话的过程中,说的是俗语,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也就是口语。
这让我想到,无论是在线下货架前买东西,还是在线上直播间买东西,靠的都是导购员的介绍和推销,它在说这个产品好在哪,为什么好,其次是介绍一下活动和促销力度。整个过程说的都是听得懂的大白话。品牌营销工作的角色是一名金牌销售员, 而不是文绉绉的书生。
从「话语体系」重要性的地位代入到了「华与华品牌资产理论」,即「品牌言说」。
这让我回到p13页华杉老师对「品牌资产」的定义:“品牌资产是指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消费者品牌认知,包括词语、符号、话语和可供谈说的故事。其中「效益」是关键词,因为没有效益,就不是资产,而是不良资产,甚至是负资产。品牌资产的效益是:①买我产品;②传我美名。”
谈到「品牌」,一直都在说塑造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形象本质上也就是建立「消费者品牌认知」。这个认知要怎么去建立呢?这让我意识到建立对品牌的认知跟建立对人的认知是类似的,我们是怎么认识一个陌生人的?首先是看对眼,然后通过聊天初步了解彼此,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关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言说」建立他人对自己认知的过程。
但是「品牌」是抽象的,无法真实地像人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这时候依然可以通过「词语」、「符号」、「话语」赋予它拟人般的角色,让它能够进入大众生活与大众沟通。只不过实际沟通的人是品牌背后的人,沟通的内容是品牌想要传递出的文化和思想。
「品牌」与大众之所以能产生对话和互动的关键点是:沟通。沟通用的是口语而不是书面语。「品牌」通过沟通让大众了解自己和自己的产品,然后又要通过沟通发出行动指令把产品卖出去。这一环节才真正实现了「品牌资产」的积累,为企业带来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