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乃一种勇气,它敢于使自己的前提的真理性和自己的目标的领域成为最值得追问的东西。
在世界图像时代这一章节之中,海德格尔开篇便将何为“现代”做了一个总结,即现代的根本现象分为五种:“科学、机械技术、艺术美学化、人类活动文化转变以及弃神。”
由此他进一步推断得出,科学的本质是研究,研究的本质是程式,程式是真理赖以存在空间的支撑形式,而严格性维系了被开启的这个存在空间。筹划使程式中的严格性被保证。筹划与严格性、方法与企业活动相互需要,构成了现代科学的本质,于是成为了研究。
“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在这里,”图像“一词意味着:表象着的制造之构图。在这种制造中,人为一种地位而斗争,力求在其中成为那种给予一切存在者以尺度和准绳的存在者”
海德格尔进一步指出,在图像时代,世界变成了表征的对象,而不再是存在的背景或容器。这种转变导致了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从参与和体验变成了观察和控制。换句话说,世界被剥夺了它的神秘性和独立性,变成了人类意志的延伸,人类成为主体。这在技术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下愈发明显,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都试图将世界转化为可操作的数据流和图像,进一步加深了世界的图像化程度。这些都折射出人的主观意识的膨胀。
对于这一现象,海德格尔也提出了警醒。这种对世界的重新构想导致了严重的存在论危机。因为当世界仅被视为图像时,我们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剩下表象的追逐。这种表象主义的盛行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触到事物的真实存在状态。例如,社交媒体上一部分刻意营造的精致感、模板化的生活,使人们逐渐忘记了真实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在图像时代中,人们的这种姿态表现为控制和支配,而非参与和体验。海德格尔担忧这样的世界观会导致人类对存在的深层理解的丧失,从而无法真正地与世界建立意义深远的联系。
这一章不仅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特征,而且提出了对当代技术文明的深刻批判。我们要重新寻回世界的意义,重新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摆脱图像化思维的限制,超越工具理性的束缚,重新学会倾听存在的声音,恢复对世界的敬畏之感。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的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
——罗伯特·弗罗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