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生命状态里最奇妙的声音(2)

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里描述过魏晋名士曾用一种奇异的声音来抒发情感和进行交流:


阮籍的木车在夕阳衰草间越走越慢,这次他不哭了,但仍有一种沈郁的气流涌向喉头,涌向口腔,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喉音、鼻音翻卷了几圈,最后把音收在唇齿间,变成一种口哨声飘洒在山风暮霭之间,这口哨声并不尖利,而是婉转而高亢。

这也算一种歌吟方式吧,阮籍以前也从别人嘴里听过,好像称之为"啸"。啸不承担切实的内容,不遵循既定的格式,只随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因此特别适合乱世名士。尽情一啸,什么也抓不住,但什么都在里边了。这天阮籍在木车中真正体会到了啸的厚味,美丽而孤寂的心声在夜气中回翔。

……

阮籍上山之后,蹲在孙登面前,询问他一系列重大的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但孙登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一声不吭,甚至连眼珠也不转一转。阮籍傻傻地看着泥塑木雕般的孙登,突然领悟到自己的重大问题是多么没有意思。那就快速斩断吧,能与眼前这位大师交流的或许是另外一个语汇系统?好像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摧动着,他缓缓地啸了起来。啸完一段,再看孙登,孙登竟笑眯眯地注释着他,说:"再来一遍。"阮籍一听, 连忙站起身来,对着群山云天,啸了好久。啸完回身,孙登又已平静入定,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与这位大师的一次交流,此行没有白来。

阮籍下山了,有点高兴又有点茫然。但刚走到半山腰,一种奇迹发生了。如天乐开奏,如梵琴拨响,如百凤齐鸣,一种难以想象的音乐突然充溢于山野林谷之间。阮籍震惊片刻后立即领悟了,这是孙登大师的啸声, 如此辉煌和圣洁,把自己的啸不知比到哪里去了。但孙登大师显然不是要与他争胜,而是在回答他的全部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

“啸”是一种无奈,一种孤独,一种最简洁有效的语言。

蒋勋在《孤独六讲》里也提到魏晋名士的啸:

我提到了"啸"这个字,口字边再一个严肃的"肃",那是一个孤独的人走向群山万壑间张开口大叫出来的模样。我们现在听不到阮籍和其他竹林七贤的啸,可是《世说新语》里说, 当阮籍长啸时,山鸣谷应,震惊了所有的人,那种发自肺腑、 令人热泪盈眶的呐喊,我相信是非常动人的。很多人以为"啸"是唱歌,其实不然,就像鲁迅的集子取名"呐喊"一样,都是从最大的压抑中狂吼出来的声音。

蒋勋认为"啸"其实是一个极其孤独的字,是从心底嘶叫呐喊出的悲愤与傲气。

魏晋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士人群体活得非常压抑却又无力反抗,命运无定,朝不保夕之下,他们将抵触政治、思考人生、抗争命运、寻求知己等情愫,浓缩成简单的一个音节,形成一股强大的、爆发式音流,从生命的腔体里猛然迸发出来,涤荡在山林川泽、人世宇宙,以期释放自己不可压制的生命能量和激越情怀。

简单就是复杂,千言万语,敌不过一个音符。啸,它没有语言体系,但却包含了无尽的表达与浓烈的控诉。

岳飞在其词作《满江红》里也有用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可见,“啸”是一种激烈的情感爆发,涵盖着无比丰富的意思与情绪。当一个人无法用语言倾尽表达时,不如去“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