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个人以为就是将不确定性的业务,变成确定性的业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
A销售,这个月开发了100个客户,最终成交2个客户;B销售,开发了50个客户,成交8个客户。(暂且忽略诸多因素,单从数据看)
对于团队领导来说,A销售就是没有效率?B销售就是销冠?
可能是,可能不是。
业务主管的任务,在于分析出ABCDE5个销售总共有多少客户,转化周期多久,共性问题是什么,成交客户有多少,复购新客占比等等。在做的是找共性,可参考销售漏斗,用数据拆分不同环节,有效管理过程,并预测结果。
即现状:不确定性结果,3月成交58个客户,4月成交100个客户,5月成交65个客户;
变成预测:确定性结构,5月130个,6月170个,7月230个,稳步保持一定比例的有效增长。
结果既成事实,唯有过程才可以管理。公司花钱设定岗位,是带来结果的,所以唯有通过有效的管理过程,推动结果的进度。
要将“不确定”稳步变成“稳定”,有几个关键点至关重要:
1、人:从团队的搭建,到团队要有TOP SALES这样的销售代表,才可以让其他成员相信能成功到达彼岸。而前期的销冠,可以是合适的销售,经过团队“添油加醋”酿造而成的。客户端,也同理。
2、流程:流程的闭环和高效,会直接影响业务推动难度,但是尊重销售天性的同时,尽可能把控风险,为公司和合约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3、系统:管理过程中,所有变量带来的变化,人工是无法全盘追踪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相对完善,适合公司业务逻辑的系统。
人的管理,业务负责人主导;流程,运营实现生态闭环;系统,技术和数据有效追踪。
销售管理固然要对结果负责,但并不是单纯人去支撑的,用人做事,复制基本都是低效甚至无效。销售结果如果真的要变成确定性业务,真的不是单个业务团队去承担的,而是整个公司团队的共同推动。
延续昨天的概念,销售是前端,技术是后端,人事财务是支持,运营则是中台,要充分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方向一致的角色。团队与团体,在这个时候,就能充分显示出来。
任重道远,要想实现一个理论,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