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忙,在周四晚上,我们都要适时地静下来让灵魂得以休息。因为懂得沉淀自己,才可以了解自己的内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打开一本书,聆听真诚的分享,让这一刻变得快乐而有意义。
今晚由智慧的阿苗老师开启读书之旅。她准时在八点钟,用美妙而富有磁性的女中音,把爱的语言传播到千家万户。用心传递,让爱回家。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赋予了使命感,她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幸福的。
《爱的语言》已经学习到了第七章第五小节:转变对批评的态度。一个人怕被别人批评指责,听到批评指责时容易生气,这常常是为了自我保护。于是我们徘徊在两难之间:不敢说出来,只好在心里生闷气;说出来,又容易伤害关系。那么如何转变对批评的态度呢?
通过几位伙伴们的分享,苗老师的剖析,结合阮老师的建议,大致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转念。
首先,我们要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批评。
一个人,想要进步就不怕别人的批评。阿谀奉承的话,听起来舒服,可并不能让人进步。忠言逆于耳,却能让人自我反省,增加我们成功的可能性。一个人能做到“则改之,无则加勉”,说明这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很强,别人不仅会尊重他,而且更愿意与他交往。
其次,我们可以把批评当作是了解他人的机会。
如果如果想要待人以爱以敬,我们就需要了解他人的真实事情。别人的抱怨,常常表达了他们的痛苦。通过他们的抱怨,我们就可以去了解他们重视的是什么,以及怎么做可以照顾到他们。
《爱的语言》告诉我们:爱一个、敬一个人,需要把对方的愿望放在心上,而他人的抱怨给了我们宝贵的线索来了解他们。这么做不仅会进一步增强我们面对批评时的承受力,还会有助于我们反省自己和照顾他人。
最后,要掌握批评的分寸。
爱人敬人,并不是说不能批评人。相反,我们有时愿意批评一个人,正是因为我们关心他,正是因为我们看重他。只是,我们要注意把握批评的分寸,让批评服务于沟通的目的,而不是随意的发泄情绪。
与人相处,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但要把握分寸。否则,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伤害了彼此的关系。如果我们善于运用批评来帮助他人,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更加积极地对待别人的批评。
牢记以上三点,我们也就实现了对待批评的转念,换一副眼镜看世界,实现人生的位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课题。我们只有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慢慢体验,走向成功。请相信,我们走过的毎一步都算数。
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强大,自己智慧才是真的智慧,让我们通过学习,活出精彩的人生。幸福与美好将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