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病百讲》学习目的
写作都是和文字相处,了解语病是为了给写作打基础。这是写作的必学知识。只有不写出没有毛病的句子,才能组成完美的段落,形成优质的文章。
作者:李明洁,语言学博士,教授,社会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博士生导师,偏重文化认知和社会记忆领域。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谓语残缺
病例1:无数的前辈为了把我国建设成民主和繁荣的新中国。
病例2:我公司必须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病例3:虽然他刚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但是教学效果很好。
修改后
病例1:无数的前辈为了把我国建设成民主和繁荣的新中国贡献了全部的青春和热情。
病例2:我公司必须开展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我公司必须建立新的规章制度。
病例3:虽然他是刚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但是教学效果很好。
分析
电影《董存瑞》在结尾处,有一个镜头。他高喊出:“为了新中国,前进!”
例1如果去掉修饰性的内容,和这句口号很接近:“前辈为了新中国”,可是这句话没有谓语,也就没有说完,为了新中国怎么样呢?董存瑞的话是没有谓语的,例1“新中国”的后面也应加上一个谓语。误将介词结构当谓语,是谓语残缺的常见毛病。
“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中所谓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整个短语是以“一系列工作”为中心语的。如果用它做宾语,那么,句子中就没有谓语动词来支配它,这个宾语就无所依托。所以,我们要在它前面加上谓语“开展”。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等一系列工作”删去,这样“建立”就独立出来做谓语,而“新的规章制度”就变成宾语了。
例3缺了判断动词“是”,它应该是“刚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谓语。
拓展谓语的省略
在对话的应答句中,或者在祈使句中,有时也可以省略谓语。省略谓语的情况不及省略主语那么普遍,情况也相对简单一些。例如:
1.“今天谁值班?”“我( )。”(应答句省略了谓语“值班”。)
2.你要想走就快点儿( )。(这是一个紧缩复句,后面省略了谓语“走”。)
另外,名词性非主谓句看上去也是没有谓语的,如表达感受的“好热的天气!”和打招呼的“李老师!”。但是它和谓语的残缺以及谓语的省略都有不同。与前者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缺少谓语,而是根本就没有出现谓语的必要,其本身意义已经完整,在语义上并不缺少什么。与后者的区别更明显,它根本就没有谓语可以被省略。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在大街上看到这样的标语或者广告,比如“为了新上海、为了孩子”。这也不属于谓语残缺类的病句,因为标语和广告,还包括文章的标题等等,都有特殊的语境,允许对语句进行艺术性的改造,是语言使用中的特殊情况。
宾语残缺
病例1:在中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很少看见赛龙舟的景象,可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端午节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病例2: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和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
病例3:在我走进师范大学的校门,我就决心毕业后做一名教师。
修改后
病例1:在中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很少看见赛龙舟的景象,可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端午节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习俗。
病例2: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和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的大型跨国企业。
病例3:在我走进师范大学的校门的时候,我就决心毕业后做一名教师。
分析
例1是个复句,第二个分句很长,可以减缩为“香港保留赛龙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保留赛龙舟?保留龙舟?还是保留习俗?
“香港保留赛龙舟”是个病句,因为“赛龙舟”不能作为保留”的宾语,谓语动词保留”则因为没有宾语“习俗”而落空了。如果添上宾语“习俗”,前面的“端午节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可以做这个宾语的定语了。
和例1一样,例2也是因为定语过长而忘记出现宾语了。句中的谓语是“成为”,要求有一个名词性的宾语,而“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和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只能做定语,要添加宾语“的大型跨国企业”。
例3中的介词“在”也缺少一个宾语“时候”。汉语里的介词结构一般要求每个介词都要带上一个宾语,没有这个宾语,介词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了。
汉语中的宾语是相对于动词和介词而言的,所以,宾语残缺就会有上述两种情况:动词缺少宾语和介词缺少宾语。
拓展宾语的省略
在复句中,宾语省略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是后面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宾语,例如:
1.昨天我的朋友在那家商店买了不少打了折的漂亮衣服,我也想去买( )。(后面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宾语“打了折的漂亮衣服”。)
2.我们系的系花戴上了大大的头花,马上就有很多女生也戴了( )。(后面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宾语“大大的头花”。)
介词宾语一般不可以省略,但是由“比”构成的介词宾语可以省略其中的一部分成分,例如:“她的头发比我( )长。”这个句子中“比”的完整宾语应该是“我的头发”,这里就省略了这个宾语的一部分“的头发”。
汉语“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宾语也可以被省略。如:“花瓶被小猫碰倒了。”这个句子中的“小猫”是介词“被”的宾语,可以省略,说成“花瓶被碰倒了”。
句式杂糅
病例1:我们应该把这个好消息让大家快点儿知道。
病例2:学校本着节俭和隆重相结合为原则,重新安排了开学典礼的计划。
修改后
病例1:我们应该把这个好消息快点儿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把让大家快点儿知道这个好消息。
病例2:本着节俭和隆重相结合的原则,重新安排了开学典礼的计划。/学校以节俭和隆重相结合为原则,重新安排了开学典礼的计划。
分析
“把这个消息让大家知道”,这个句子读起来多么饶舌啊!究其原因,是一个“把”字句和一个被动句纠结在一起了。这样的语病就叫“句式杂糅”,即把两种不同的句式结构套叠在一起,造成句子的结构不合规则,句子的意义混乱费解。
例2的情况也是如此,“本着…的原则”和“以…为原则”是两种固定的说法,已经成为语言习惯,不应该随便糅合在一起。
同一个意思,可以选择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是每次只能选择一种句式,不能兼用。如果举棋不定,既想用这个句式,又想用另一个,结果两个部用了,就产生了语病,这生硬凑合,很容易造成句子结构的纠缠不清,形成“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和下一篇将要谈到的“结构牵连”都可以归入“结构纠缠”这类句法错误中。顾名思义,“结构纠缠”是指把结构不同的几种说法混杂在一起,或者把本该分开的说法扯到一块儿。这类由于结构上的纠缠不清、杂乱无章而导致的错误,最常见的就是“句式杂糅”和“结构牵连”这两种。
拓展汉语的句式
汉语的句式是指有特殊词语或者特殊表达方式的句子类型,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语义表达上的特色。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给句式分类:
1.以句子的特殊语义表达作用为标准,可以分为:存现句(如:船头上挂着一面国旗。)、比较句(如:这家店的点心比那家实惠。)、被动句(如:树上的桃子都被小鸟咬坏了。)等。
2.以句子中间出现的某个特殊词语为标准,可以分为:把字句(如:他早早地把茶泡好了。)、有字句(如:从前村里有个卖馄纯的老汉)、是字句(如:他是一名教师。)等。这些句式往往都有习惯性的表达范围和约定俗成的格式,这些固定的格式也成了语法规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