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阅读
“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
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What:情绪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很容易会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当我们因为某些话产生情绪时,我们可以反复去想想到底是因为某个点而产生的情绪,自己是否真的在意这些话,还是某件事情是否能消化吸收。
Why:有时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为了一点小事争吵,有时越吵越厉害内心都觉得自己有理,想让对方屈服,而双方都为了面子的事都不想服输,最后只能被别人劝架拉开。当我们静下来想想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只是我们的情绪激化到一定高度时可能就不被自己控制了。
HOW:学会如何消化自己的情绪?
1.找到情绪类别
2.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3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4.行动改变
A1:相关经验
晚上陪孩子写作业,有一道题他不会,给他讲了两遍他还不会,我又讲了一遍他还是不会,这时火气就上来了,声音一次比一次大,孩子委屈的哭了,看到他委屈的表情那刻心里知道自己错了,其实我内心低有事情憋着气。而在给他讲作业时不会我就不耐烦了,顺势就发起来了。
反思:孩子其实不会题很正常,他请假了没有去上课,是没有学习的题。我是带有情绪化的给他讲作业,当给他说的多了我就情绪化了。这样做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对孩子造成心里影响。以后在孩子面前如果我有情绪,给自己一些空间找到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找到期望目标的差距——行动改变尽量让自己消化情绪。
A2:应用
目标:以后在孩子面前尽量不带情绪的说话,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行动:如果是我做错的勇敢的去给孩子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