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与短的关系,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成语有“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舍长求短”,各有各的适用场景,各有各的道理。
在学生时期,经常会听到老师教导“木桶短板理论”,就是木桶水的总容量的多与少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子。对于偏科的同学,这个理论是适用并有效的。比如,没门课程的满分都是满分,最擅长的语文课成绩是90分的水平,从90分再提升到100分,这中间的10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做到极致,才能靠近。即使,做了满分100分,对总成绩的提高贡献了10分。最不擅长的英语课成绩是50分的水平,用相同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就能达到80分的水平,对于总成绩的提供会贡献30分。从总体上来看,对于弱项课程的集中提升,对于达到总分提升的目标,更容易达成。短板理论是适用的。
在职场中的成年人,更需要做的是“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劣势拉到具备常识的基础水平即可。随着阅历的增长,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也有不擅长的,没有谁,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全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擅长的优势,找到自己不擅长的优势。在优势上,投入80%的时间、精力去精进打磨,去打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特点,把优势发挥到极限。在配置团队时,也有找能力互补的人,争取把每个人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对于自己不擅长的,就找互补的人来完成,这样,效率高,效果好,同时也给了别人展现的机会。同样一件事情,擅长这一领域的人,会调动自己的经验、知识体系、方法等信息,集中精力高效地做出高品质的效果。如果把它交给一个不擅长这一领域的人,他要先去学习,再摸索,做得费力,最后也只能呈现出60分的水平,他感受到的是被折磨,对于团队而言,结果也是不尽人意。
比如,一个擅长做技术活儿的人,在技术领域上,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细微的变化,也能探索出突破的精准点,在这个领域中目前是9分水平。但是,他不擅长人际交往。如果,为了管理工作,去硬生生地放下技术活儿,把时间、精力消耗在练习人际交往上,最终,从5分水平提升到了勉强及格的6分水平,但是自己擅长的技术从9分掉到了6分水平,综合分从14分掉到了12分,本来可以在技术领域崭露头角,却沦为了众多普通的平庸管理者,泯然于众人也。同样的,一个人性格敏感,洞察人性,适合处理人际关系,却硬让做枯燥的技术活儿,先天性的优势在岁月的流逝中被丢弃,成为一个得过且过的普通技术人员。
因此,要善于打造和发扬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去不断地精进,成为自己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具有垄断性的能力,才是成年人需要长期修炼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