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的书评
标题:一个杀人犯的内心独白,真正看透人性的复杂
《罪与罚》这本全程以凶手作为第一人称视角的写作,看的时候惊心动魄,它的内在,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性切开了一片一片给你看。在血淋淋的缝隙中,我们能够看到一切黑暗,又能看到所有光明。
这部作品是直接告诉我们怎么直面一个根本的困境?当一个人身处泥泞之中,欲望和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那条底线该怎么划?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是至死也不能够跨越的?
这部作品也影响了很多著名的作家,比如卡夫卡、加缪、博尔赫斯、伍尔夫、毛姆、鲁迅、余华等等很多人,号称“人类文学的天花板”,更被誉为“俄罗斯文学无法逾越的高山”之一。
《罪与罚》故事很简单。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法学院的大学生,因为家贫而中途辍学。他辍学后在圣彼得堡寻觅生活。但他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不得不躲房租。而房东老太太同时也是一个放高利贷和搞典当的人。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由于家贫,妹妹准备嫁给一个花花公子。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决定杀死老太太,同时拿到金钱,用于改善自己和自己家的生活。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太,拿走很少一部分钱。他没有被人发现。他后来在因为家贫而成为妓女的索尼娅劝说之下,自首承认了自己的罪,并被判罚去了西伯利亚。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三重人格理论”,真正看透人性的复杂。
1、本我--犯罪的拉斯科尔尼科夫
本我是本能的我,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了自己的生存,选择走上杀人的道路,并自欺欺人地认为这是替天行道。
书里写着:“只要能活着,活着,活着!不管怎样活着,只要活着就好,多么正确的真理,人是卑鄙的。谁要是为此把人叫作卑鄙的东西,那么他也是卑鄙的。”有的时候人就是会被生活所迫,觉得难以改变、难以承受,那出路在哪里呢?
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在主人公看来,这种做法没什么不道德,因为老太婆像是吸血的虱子,而自己靠这笔钱渡过难关之后,将成为改变世界的人,并千百倍地回报社会。
2、自我--忏悔的拉斯科尔尼科夫
自我是面对现实世界的我,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后陷入了良心的谴责,惶恐的灵魂无处安放,陷入了地狱般的煎熬中。
书里写:“好像是用剪刀,把他与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剪断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夫失去了常态,他昏睡了三天三夜。这个期间,他的一个大学同学叫拉祖米欣,在照看他,还为拉斯柯尔尼科夫请来了医生。
3、超我--得到救赎的拉斯科尔尼科夫
超我就是理想化的我,故事的结尾处拉斯科尔尼科夫背负了苦难的十字架,得到了最后的救赎。可以说,杀人是本我驱使下的膨胀,而良心的拷问则是自我与本我的斗争,最后的忏悔是超我最终胜利的体现。
在流放途中,他生了病,一直治不好。他的病不是因为繁重的苦役,而是因为内心的痛苦。他开始不断怀疑,自己到底是虱子还是一个人。如果是虱子,那么杀了人的他就该死,可是他还活着;如果他是一个人,为什么又和虱子一样,过着毫无意义也无法选择的生活?终于有一天,他忽然领悟,既然自己曾经的信仰已经崩塌,为什么不能让索尼雅的信仰变成自己的信仰呢?于是,他跪倒在索尼雅面前,接受了她的爱,也接受了基督的洗礼。故事到此告一段落。
这作品能获得很多青年人的共鸣,大学毕业,却没有好工作,日常的辛苦,却不如房租贵,想努力,但却没有努力的结果,恨不得去实行所谓更高尚的事,但却可能纠结于各种繁琐的杂事。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
但更多的青年人,以及很多去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人,经过自身奋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一方是因为中国持续且高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很多人个人的奋斗和选择。
未来,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会遇到形形色色但类似的挑战。时代不一样了,但个人的选择,依然是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