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节在于观察
五、小小的书柜
大文家与乐华家本是亲戚。旧历的中秋节,大文家邀请乐华一家人来家过节赏月。
大文家原是世家,上好几代都是读书人。大文父亲也是读书人,喜欢书籍,只可惜去世的早,家里留了许多书。大文便把好多书拿到案头来读。
枚叔看到后,一面夸赞大文爱读书,一面指点大文关于读书的事。
能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是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课外的余暇有限,所以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
大文整理着案头的书籍,并向枚叔请教读书的方法。枚叔则边指挥大文和乐华整理书籍,边让整理出一个单独的小小书柜,用于放置适合大文目前阅读的书。
书架整理好后,枚叔开始指导大文将适合初中生读的书放进去。首先是字典,然后是《辞源》等,并解说着理由。
字典是最要紧的。读书有疑难时可以随时查检。以前常用的《学生字典》只有字,没有辞,也许不够应用。把《辞源》和常用的《学生字典》一起放在柜子里。还有《康熙字典》《经籍纂诂》《佩文韵府》《人名大辞典》也都是这一类的书,将来用得着的时候尽可翻查。
这个年龄,读小说故事是很相宜的。我国的说部之中,有名的有《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翻译的外国小说故事也该选读,《鲁滨逊飘流记》《希腊神话》,都
是可读的。
经书是古代的典籍,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古人的所谓读书,差不多就是读经书。现在读书是为了养成各种身心能力,并非为了研究古籍,目的与古人大异,经书原可不读。只要知道经书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也就够了。
诸子当然是值得读的,但是在初中时代恐无暇读遍。史书更繁重,普通读书人向来也只读“四史”。正课中已有历史科,用不着再读了。诸子和史书虽不必读,但当作单篇的文章,国文科中会有教到的时候。那时最好能把原书略加翻阅,明白原书的体裁。
收拾完书,两家人一起共进晚餐。然后大人们拉家常。大文和乐华赏月吟诗。
晚上离开的时候,乐华向大文借了两本书,并和大文说,自己也要备一只小书柜。
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读书爱好,应及时给孩子们备一个小书柜。记得儿子还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坚持给儿子网购了一个小书架,当时妻子还说书架是多余的。
后来,儿子有了好多喜欢看的书,并不时整理放到书架上。慢慢地,妻子则常常称赞我当时买书架的正确选择。
名著名篇推荐
①《把酒问月》李白
②《镜花缘》李汝珍
③《鲁宾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④《老残游记》刘鹗
⑤《儒林外史》吴敬梓
⑥《三国演义》罗贯中
⑦《水浒传》施耐庵
⑧《希腊神话》尼·库恩
⑨《白香词谱》舒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