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样说好像有贬义的味道。合适的表达应该是,来书店的读者渐渐多了,一些特立独行的读者容易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天傍晚,两个年轻读者结伴进到书店,一个径直走到摆放杂志的地方拿了一本最新的《世界建筑》杂志到收银台买单,另一个好奇的问了一声“什么书?”,“《世界建筑》,我看完给你看”,“不,你买什么,我也要买什么。老板,给我一本”。
有一个年轻读者经常来书店看书、买书,时间长了就有点熟了。平常从他偶然接电话时能感觉到他是一个设计院的骨干,而且有一定的职权。一次在他看到又买了一些书以后,我忍不住问他“你不是在设计院上班吗?买书单位不给报销?”“可以报销啊!”“那你怎么从不开发票?”他笑了一下,也许是心情好,过了一会他告诉我,他是某设计院的首席设计师,所以他必须要不断学习,了解行业的发展。遇到好书是缘分,以后再找成本反而高,所以必须毫不犹豫买下来。如果开发票回设计院报销,书就是院里的资产,别人也能看,万一自己离职还不能带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挑选过的都是好书,别人看等于他在教人家走捷径。现在他收入高,拿一些钱出来继续学习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而一些人收入低,还不愿意买书学习,和他的差距就越来越大,那么他在设计院的位置就越来越稳当,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除非他有更好的去处而离开!
一次急匆匆进来了三个读者,进到书店就嚷嚷要一本手册,一边买单一边问周围有什么特色餐饮。原来他们从赤湾那边过来,临近下班时间一路堵,现在就想找个地方吃饭,躲过下班高峰再回去,免得在路上堵得难受。我赶紧告诉他们,以后专门要一本书不必专门跑一趟,打电话给我们可以邮寄(那时还没有快递)或者我们去附近办事时带过去。这三个人中其中一个是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说主要是急用,作为工具书平常都是放在他办公室的办公桌上的,可是今天要用时怎么都找不到了,猜测是被来办公室的人顺走了,只好跑一趟专门过来买这本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宝贵的书往往会收藏起来,而一般的书却会随手放,临时要有时可能找不到。我在向他们介绍周边的餐饮时,特意建议那个项目经理再买一本这个手册,避免出现今天这个情况,书才一百多块钱一本,可是为了要买这本书,付出的远远不止一百块。他们接受了我的意见,但不是再买一本,而是再买了两本,以备不时之需。
看到这里大家会觉得我谈到的人怎么都这么爱看书,不奇怪,因为书店的门就像是一个滤网,不爱看书的都被过滤在外面了。爱看书的始终爱看书,不爱看书的始终不爱看书,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帮助那一些爱看书的更方便的看书,通过看书学习获得较大收益,影响中间状态的那一些人。
我曾经和万科深圳公司最年轻的总经理徐洪舸聊读书,他说万科上上下下的人都爱看书,如果从书中找到一点灵感,在建筑的一个细部、或者一个构造、或者一个节点、或者一个小品与众不同,他们就能比别人的楼盘多卖几百甚至上千元(每平方米),一个小区的溢价收入不知道能买多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