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圈子里,经常一起开会,慢慢大家熟络起来,会前会后会互相交流各自的经营情况,对比之下,深圳的市场环境是最好的。
出版社当初给我们的定位就是新华书店的补充,因此我们和新华书店没有竞争关系,我们的价格政策和新华书店是一样的。当时,图书物流基本都是走铁路货运,出版社负担运费。但深圳是一个特例,因为广州到深圳的这一段铁路不属于当时的铁道部,属于广九铁路公司,是地方铁路,因此出版社支付的运费只算到棠溪,剩下的要提货方(书店)支付,而这一段地方铁路的运费是国有铁路的数倍,为此,深圳市物价局专门出台了一个政策,允许新华书店适当上浮书价。深圳新华书店没有上浮书价,但我们利用这个政策对一些地方标准等折扣高、销量少的书上浮了书价,一段时间书店的销售实洋超过了销售码洋。见我们书店如此,另外一家也跟着上浮了部分书价。
而其它很多地方价格战就打得很凶,尤其是几个书店位置相近的地区更是如此,但他们也都生存下来了,仔细想想,也是蛮奇怪的。
深圳的读者素质普遍偏高,下面记叙几个小故事:
一天一个读者匆匆走进来,跑到收银台说刚才买书我们多找了他五十元钱,他回到家掏口袋发现钱不对,担心等会下班要是对不上账,收银员要赔钱,特意赶回来把钱交给收银员。
有一个员工住的比较远。有一天来上班时告诉大家,说一定要对客人服务态度好一点,她昨天下班坐公交回家,一上车就有人给她让座,原来是一个读者,说她上班站了一天不容易,请她坐着休息一下。
一次,一个读者买了几千元的书,要求打折。因为他是会员,已经给他按会员折扣优惠了,可是他还在那里软磨硬泡,正在这时一个老先生进来了,他很客气地向老先生问好,老先生说要多买一些书,多看书,他赶紧拎着两大包书跑了。老先生说,希望你们多挣钱,这样书店开在这里,我们看书就方便了,要是你们书店开不下去,麻烦的还是他这样爱看书的读者。
铁道部建厂局有个总工亲自来书店选书,是准备为即将到岗的一批大学毕业生挑选培训资料,选好后他就开始讲价钱,我们同样是按照建厂局会员单位的价钱给他结算。他给的是一张支票,在我们准备书时,他自己又挑了几本,交现金结账。店员按我的意思说这几本书送给他,感谢他给书店带来这么多生意。结果他勃然大怒,要求回收支票,不愿意在这里买书了。我赶紧上前赔不是,好说歹说才使得老先生平息下来。他反复强调为单位买书压价是本分,个人买书是因为喜欢。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读者,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书店。又这么好的读者,所以书店的压力更大,目标就是满足读者不断的变化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