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夜颠簸,迎着帝都的第一缕阳光走出火车站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着迷茫和欣喜。似乎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就这样鼓起勇气走进了帝都的人海里。
先转地铁到达玉泉路校区,然后坐校车前往雁栖湖校区,大概因为周末,校车在高速路上都磨蹭了两个半小时。第一眼看到恢宏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很是欣喜和宽慰。匆匆忙忙中办完了报到手续,新的东西来的太快,甚至感觉不那么真切。学校不远处是APEC会议中心所在的雁栖湖,背后是盘旋着长城的山峦,风景非常好。校园很大,教学楼离宿舍楼很远,诸如超市综合楼一类的店铺却很少。寝室条件极佳,之所以声称寝室条件全国排名第二的原因是谦虚,没有学校排第一。单人间很舒适也很自由。买了一百多的日用品,终于把房间收拾妥当。中午和永政一家人一起去十公里外的怀柔城区吃了顿饭,然后就开始融入新的生活了。
开学第一周原来一节课都没有,叫开学教育周。主要任务是学习一些制度,参加开学典礼,然后学会选课。开始的几天,由于我们是六所在中科院委培的学生,而不是中科院自己的学生,我们总感觉自己是后妈生的似的,很多制度我们并不适用。后来慢慢了解,尽管我们并非中科院的学生,但中科院的学生也大都是调剂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也就释然了。开学典礼上,我们穿着计算机学院特有的“I am hacker”文化衫,站在了本硕博共一万多人的新生队伍里。国科大的选课制度非常复杂,研究好久才学会如何选课。然而更难的是选什么课,几乎完全是自己决定自己学什么,好慌。只能尽力的去学习有用同时相对易学的课程,既怕学不会,又怕学的没用。陌生的课表里,满是学业的压力和需要付出的努力。
很快和朋友们熟络起来,永政身高一八五,一个飞身起跳就是扣篮。于是我也跟着回到了久违的球场。来到北京最明显的错误就是这边的人身高都好高,人群里更看不到我了。尽管如此,连续几天的玩耍还是健康积极的,腿酸痛了好几天之后,又像“年轻的时候”一样有力了。所里的同学也都是人才,有搞音乐创作还发单曲的,有爱好摄影的,有搞健身的,有工作几年考研的,有西交大哈工大调剂的,还有回民吃大肉的~至此才感觉到站的更高,看的很多,内心也将更宽广。相形见绌之下,我更加渺小和平凡,需要做的也就更多。
周五几个室友去雁栖湖玩耍了一波,快艇游船还有游乐场的卡丁车激流勇进等等等等,嗨到爆~果然是个好地方。周六和盆友们一起回市区购物,坐公交两个小时才到,先去小北工作的地方蹭了顿饭,小北在北京打拼两年成熟了不少,有了些经历就是不一样。然后去宋家庄见个老乡,倒了半天地铁没赶上,累的不行只好在宾馆休息。晚上在俊杰的怂恿下看了场经典国产悬疑恐怖片,没啥意思,只能用来坚定唯物主义。影院回宾馆的路上,半夜十二点帝都的大街上听到有人吵架,过去一看竟然是北京人和jc有冲突:一个小伙子喝得烂醉倒在路边,民众看到后赶快报警,一辆警车赶来停在路边要求报警人留下联系方式和身份信息,遭报警人拒绝后警车居然驶离了现场,这引发了民众的愤怒。半小时后又有警车赶到,民众便和JC吵了起来“你们他妈是JC吗”“这他妈就一路人,但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兄弟”“我他妈一中国人,不能让我兄弟死这”…北京哥们果然霸气,就是要把事情闹大,宁可耽误公务,也要让大家看看这些JC都什么人。于是“我他妈一中国人”成功成为代表北京人的梗。因为我们所住的七天酒店在小巷子里,跟着手机导航绕了半天居然跑到了另一家七天酒店,找回去的路上简直误入红灯区,满街大保健。第二天早上出门发现门口两张小卡片,上面都有美女图片。。。可以,这很帝都。
周末来到同学推荐的服装店计划买双篮球鞋,原来几个朋友都是城里人,不像我以前买衣服鞋啦都是看着好看能穿就行,为了提高点档次,最后买了双五百五的科比战靴和打折一百五的短裤,真的要为自己点赞,真科密。总觉得自己的消费理念也要慢慢成熟起来。下午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校车赶回了学校,刚下车就下起了暴雨。这趟市区之旅的感触是,北京这边的妹子颜值都挺高。
随着和同学们慢慢熟悉,大家也都谈开了之前讳莫如深的话题:你为什么调剂到六所。上学之前的了解是来到六所的同学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考研没有发挥好调剂到这里,然后研究所的话没有名校的研究生有竞争力,但是能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但是毕业的话要留所工作几年,而且待遇也很一般,毕竟国企。开学的第一天看到这么多同学,就感觉我们就像上帝手里的一把豆子,随手洒下,不同的人不同的路,挣扎显得那么无力;三是我来这里仿佛就是顺水推舟的无奈之举,大概我还没做过因为某个决定而自己坚持一条路的事情,哎不对,初中升高中自己忤逆爸爸的做法坚持留在翼城算是一件,现在却没有那个勇气了。
现在的同学,确实都是调剂来的,有普通学校调剂来的,有名校去西交哈工大调剂来的,有工作几年然后考研调剂来的,还有已经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还是想上研然后调剂来的,分数有高有低,但都是没有考上想去的学校,原因有的是没发挥好,有的是运气不好,有的是不了解复试调剂政策,有的是没有提前联系好其它调剂,不二战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年龄太大,有的是就想要个学历提高平台,也有的是觉得辛苦,还有的是觉得再折腾一年不值,更多的是命运的不确定性。我们都是没有二战情操的人,也就是没有那种坚定信念说我非要考上多好的学校,一定要怎么怎么奋斗出结果,我们只是选择了平和些的方式。
和工作了三年考研的同学一起讨论读六所研究生的意义,他经历了更多,能够更加全面的考虑。他不打算留北京,只为了更高些的平台。他觉得所里研究生确实不是很理想,但他年龄大了,而且二战复试又需要太多的精力甚至运气因素,反而我们这种年轻些的可以选择二战。他说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是不确定的,想的太多太远反而压力太大。先把眼下的路走好。
讨论了很多之后,总是感觉莫名的失落。好像真的做错了什么似的。我们的内心大概都会有那么些后悔吧,因为到这里总是有些不甘,更多的是对大学四年的追悔莫及吧。真的不该去想太远的事,未来的生活压力很大,现在做的事有意义吗?可我这么渺小,除了走好眼下的路,又能做什么呢?淹没在拥挤的人群中,获得一丝丝的安慰,等待一步步强大起来。尽管有时候还是会很害怕,怕自己再也成为不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好想做好多好多事,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