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得到课程里听过冯雪医生演讲,她说:“成功的大小,就是你拥有多大的利他能力。”这是第一次在脑袋里建构“利他能力”这个词,后来在不同的场景下听到诸如此类的表达,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今天看了刘祥老师的《做一名老练的青年教师》第五章第二节,突然又被“利他心态”这个词触动,唤起内心的感知。
刘老师以一个很新鲜的开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没有人偏爱失败,失败却热爱着每一个生命,如影随形,绝不分离。”这是对失败的一种接纳,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几乎每天都会遭遇失败,准确的说遭遇失败的感觉。课堂上学生开小差;作业批改没有及时反馈;课堂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很好的处理两个孩子打架;个人成长和学校大环境格格不入;没有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批评了她等等,千丝万缕,千门万类,想躲都躲不掉。很多问题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认知能力不足,就喜欢以成人的本能去应对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内心的无力感与日俱增,随时都可能对自己产生否定,从而带来职业倦怠。
今天看到刘毅老师分享的打卡,他所在的学校有三分之一都是省级教学能手,他手写读书笔记居然是顺带完成学校的任务。让我惊讶之余,充满了危机感,本来陪着女儿昏昏欲睡,看到这里我一下子就不困了。这样的生长环境,简直就是外部加速器,而我所在的环境是拼命努力则会显得“另类”,这带给我大大的震撼和深深的危机。
但,我始终相信向内归因才是奋力成长的原动力,不必焦虑,这世界上厉害的人多的是,我只需制定好自己成长的步骤,永不停歇,不是为了赶超别人,而是唤醒自己,唤醒生命,追逐幸福。我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偏远边缘乡镇,生于斯长于斯,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在逼仄的空间里,倘若我不能进行精神高位建设?那我的女儿该怎么办?我不想在她们日新月异的成长中束手无策,我坚信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对女儿的家庭教育是相通的,我只有提升自己,能够对教育更多的理解才会更加坦然从容的面对工作,面对我的女儿。
因此,我不能逃避问题,那是懦弱的表现;我不能听之任之,那是无能的表现;我不能归罪他人,那是无知的表现;这些利己心态通通要不得,利他能力的高低才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保持利他心态,深入钻研,像钟杰老师一样,把困难和问题变成课题,因为失败有另一个代名词叫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