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母爱的羁绊》
作者:卡伦·安德森
最近一条新闻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三观。
高铁上一个三岁的孩子一直吵闹,另一位乘客提醒孩子的母亲管束一下孩子,不要影响其他人。令人瞠目的是孩子母亲竟然说管不了孩子,还讽刺其他乘客。
视频发出来,让人们对这个母亲真是无语。网友评论,如果你管不了,以后走上社会将会跌大跟头。
有人说,母亲的温度就是一个家庭的温度。母亲这一角色,一向被赋予神圣而伟大,无私而奉献。母亲是一个家族传承的关键,更是孩子上行下效的榜样。
而一个家庭中,母亲处理亲子关系的方式,不但会影响自己家里的氛围,也会影响子女的未来家庭。
在我们没学会处理婚姻关系的时候,选择了婚姻;在我们没学会教育子女的时候,选择了孕育下一代。
吾生而有涯,而知无涯。为了避免因不懂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尤其母女关系,而愤怒、焦虑、冲突、自我折磨,陷入代际循环的创伤,我们不妨品读一下《母爱的羁绊:疗愈原生家庭之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公》。
作者卡伦·安德森是一名作家和人生教练,更是Mare社区创始人,她致力于帮助女性改善她们与母亲或女儿之间的关系。
《母爱的羁绊》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专门为在母女关系中挣扎的人而写,那些受困于母亲的伤害而无法自拔的人,不妨改变自己,建立健康的母女关系边界,学会爱自己,摆脱代际创伤,创建全新的母女关系。
不健康的母女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当谈论起母女关系,是否感受到非黑即白的感觉呢?
要么对母亲防御抵抗,用拒绝来开启自我保护;要么对母亲的言行举止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与母亲的谈话,要么流于表面的寒暄,要么直击要害,在双方心灵深处造成难以抵抗的冲击。
与母亲的关系,要么永远把她隔离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要么与她在相看两相厌之中纠缠不清。
也许或多或少,如同作者一般,母女关系都经历过以上的选择。
当我们升级自己的认知时,就会知道母女关系有无限种可能的选择,不只有非黑即白。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就会感受到自由和平和,也会对正确的选择充满信心。
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呢?
在缺乏界限感的母女关系中,总会爆发没来由的冲突,令人感到焦虑和愤怒,从而困在绝望的情绪中,透不过气来。即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却没有任何快乐而言,充满对失望的恐惧,对他人不良行为的过度容忍,不清楚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与其说要改变母女关系,不如说是要向这个世界呈现自己的选择,为了自己未来更好的发展。
那我们该如何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呢?
要敢于突破,做勇敢清醒的创造者。
依作者看来,在混乱的母女关系中成长,混乱就是常态的存在方式。这时候,不妨从被动和受挫,转变为有耐心的、平和的女性,引入勇气、奉献和创造力,让自己处于意识觉醒的状态。
越觉醒,越能意识到自己现在所拥有的选择权。内心的力量会让我们感知到安之若素的平和。
建立和维护完美的界限。
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分寸感,尤其是子女成年后,父母得体的退出。但是,如果缺失了界限感,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
作者因为恐惧,与母亲之间没有设定清晰的界限。如果她表达并坚持自我价值观,那么母亲就会拒她于千里之外,她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母亲的反应,更担心来自母亲的所有评价和批判。
如果建立清晰的边界,那么就会看清,母亲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允许他们这么做”。换句话说,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是因为得到了我们的许可。
那么就要摆脱这种控制般的固定交互模式,设立界限。
界限是向侵犯自己情感和物理空间的人,提出协商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彼此间的关系。界限也是对自己的负责,通常以“我更喜欢”“我的偏好是……”等建议的形式表达。
完美的界限是以尊重为前提,明确自己与他人的职权,也是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更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的主动回应。
当我们认清母女关系的本质,采取一定的策略改善,就能学会爱自己,重塑健康的母女关系,从而避免代际遗传带来的伤害。
《母爱的羁绊:疗愈原生家庭之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公》一书中还提到如何摆脱负面情绪,“做自己的母亲”,选择无条件的爱等多种策略,从而为所有女性赋能。
《原生家庭》作者苏珊·福沃德、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教授倾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