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

“闻过则喜”

源自《孟子·公孙丑上》

  原义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错误就很高兴。

  孟子强调通过接受别人批评、修正自身不足,实现个人德行提升与他人共同发展的双向互动。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家行礼。舜更了不得:善于与人共事,能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乐于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完善自己。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无非都是在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也就是与别人共同进步。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与大家共同进步。君子不能一枝独秀,只顾完善自己的品德,要“与人为善”。依照《新华字典》和《百度百科》的解释,“与”有交往、交好、共同、一道的意思。所以,个人理解,“与人为善”是说与大家在一起是明智的,才有“闻过”的条件。“善”在这里是高明、良好的意思,不是指善良。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说不打仗就能战胜别人的兵是最高明的,不是说是最善良的。

  与人一起人家才容易发现你的错误,批评帮助你。独来独往,脱离群众的人就很难得到这种帮助。在《论语·述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所以子路“闻过则喜”。

  当代人也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与人为善”,大家携手共进,也更容易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原文解析: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禹闻善言”也有“禹拜昌言”“美言”的记载。“善言”指有益的言论或正当见解。

  “善与人同,”善于与人沟通。

  “乐取于人以为善。”把向别人学习,取别人的优点当作是好事。

  “无非取于人者。”无非是向别人学习。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跟大家在一起,向大家学习,吸取大家的优点是好事,这就是“与人为善”。孟子这句话明确指出,“与人为善”就是“取诸人(的优点)”。“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就是说君子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与大家在一起,向大家学习,吸取大家的优点。不是说跟大家一起做善事。

  孟子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虚心向别人学习。突然冒出一个“行善”来,明显与主旨格格不入。这段话里的“善”字都与“善良”无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孟子-公孙丑上》记载: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
    陈建军阅读 1,655评论 2 2
  • 本章言从善之不同境界。子路,孔门十哲,长于政事,勇武刚直,忠信仁义,闻过则喜,闻善则行,见义必为,见危必拯。子路不...
    震词阅读 189评论 2 10
  • “闻过则喜”出自哪里?最初是说谁“闻过则喜”?“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闻过则喜”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八章,...
    5deaf53c8e55阅读 647评论 0 3
  • 闻过则喜,出自《孟子》: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
    刘东利2020阅读 122评论 0 2
  • 今天好好复习一下什么是闻过则喜。看到相关的这样一篇文章,重要的段落抄录如下 闻过则喜的出处:“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
    我盛开阅读 15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