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和老公一块儿去山间散步,在灌木丛生的半山腰与一块儿红薯田撞了个满怀。
令我惊讶的是,除了常年走踩出的小路之外,在满山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竟然有人开垦出了如此大的一块田地。
从那高高的地垄来看,地养得很肥。地垄虽然很长,但看起来像笔记本上的横格一样笔直均匀,最难得的是红薯苗几乎一棵不缺,它们可能也感受到了主人的精心呵护和厚爱,一棵棵都滋润地生长着,很容易使人想起在父母爱的沐浴下幸福成长的小宝宝。
再看那田畔,是垦田人用从地里捡出来的石头垒成的,不管是大是小,是方是圆,形状是规则还是不规则,他都像小孩子玩乐高一样,按照自己心中的图纸,把每一块石头都找到最适合它的位置,田畔垒得既整齐又牢固,让人越看越像艺术家的作品。
精耕细作
精雕细琢
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陶渊明相比,这个垦田人显然是个种地能手,并且他对土地和庄稼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块田给人的感觉,他很像一位雕塑家,他已经把这块地当作了自己的一个作品,精雕细琢。对他来说,他种的已不仅仅是一块红薯地,这里已成了他的精神家园。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应该有一块安放自己精神的土地?
在这里,我们精心耕耘,播种希望,除草施肥,我们挥洒着汗水,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在这片土地上劳作,我们不怕苦,因为苦中有乐,我们不怕累,因为累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