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529年农历11月29日,一代宗师王阳明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除了他一生的磊落坦然、充实成功、功过任人评说外,我更认为他是在告诉床前的弟子和我等后人,要明白这一辈子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最近听《传习录》,讲读者王晨阳老师说:
“对知识的准确的把握;对方法准确而又熟练的应用;对人生对世界和整个宇宙正确的认知。”这应该是这一生最终极的最高的追求。荣华富贵,名满天下等个人事业的成功,应该放在其次。
解读者王晨阳老师是个很有成就的心理咨询师,见过太多咨询者的悲欢故事。
他说,很多以赚钱为人生第一要务的人,到后来大多不太成功。当他们活到四十来岁的时候,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他们又会发现:原来这一生最根本的追求,最终极的追求还是要建立对人生对世界和宇宙正确的认知以及尽可能丰富各个领域的知识,掌握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这一类的内容其实对于我们获得实际的财富、权力和名望是非常有帮助的。
新学期伊始,当我把“一辈子究竟应该追求什么?”问题抛给学生,几乎所有人的回答就是赚更多钱,买大房子,开豪车,娶漂亮老婆。
有学生说,现在叫我多读书,没时间啊,等我赚够了钱,有时间了,再回来慢慢读书吧。
研究生同学霞姐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
霞姐学中文,记者出身。当年同事们都转向去新闻网站的时候,她去了企业,做人力资源——虽然那时候的她都不知道什么是人力资源。因为有记者的光环,企业给她双倍于报社的工资。
不到半年,她不懂招聘、培训、考核的底色暴露无遗,又不擅长与农民工打交道,几起劳资纠纷都迟迟不能解决,霞姐羞愧离职。
之后,顶着光环的她又去了一家公司做行政总监,年薪更高,不足三个月,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迫辞职。
10年里,她跳了好多家公司。
当年的同事,有人创业成功成为亿万富翁,有人成为大公司地区经理。霞姐还在企业里打转,企业的级别越来越低。
眼看企业发展无望,霞姐开始炒股,希望通过股市可以扭转自己搭错车的命运。无奈,炒股是个技术活儿,她不懂趋势,不会技术,一心想挣钱,结果亏了几十万,差点离婚。
最近两年,她终于有所醒悟——自己这些年忙忙碌碌,风雨飘摇,真正的原因是没有真学识、真本事,每天的工作都在疲于应付。于是我俩成了同学———业余时间在职读金融硕士。她订阅了徐运香帅的投资课程,不再投入大笔资金,而是大量做模拟练习。据说,最近她的股市收入渐有起色。
有道是,凭运气赚来的钱,都会凭实力亏掉。我希望霞姐的起色是凭累积的实力换来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仰望星空,个人是多么渺小。
与其感叹自己钱不多,房子小,不如反省自己:是否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否有解决现实难题的操作能力,是否对所在单位的发展做出了实际贡献?
总之,实力有没有?
莫等怨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心光明,世界才与我同在。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