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思无邪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注释】

1)间:空隙,这里只可以非议的地方

2)菲:少,不丰厚

3)恶:粗陋

4)黻冕:祭祀时穿的衣服戴的帽子

5)卑:低矮

6)沟洫:沟渠

【译文】

孔子说:“对于禹这个人,我没有什么任何理由去指责他了。在饮食方面,他从不挑剔,吃喝非常简单,却用尽全力去孝敬鬼神,在衣着方面,他穿着十分朴素,却在祭祀时穿戴华美;他住在低矮简陋的房子里,却为修治水利的事情倾尽全力。对于禹这个人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

【理解与思考】

这则论语是评价一个人的,从孔子的语言里我们看出孔子对禹非常的推崇,认为他没有什么毛病,从“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这三件事中可以体现出来禹的孝,(通过祭祀体现的本身就是孝心)和对老百姓的尽心尽责。但是历史中对于“禹”这个人实际上还是有很大非议的,史记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里来看,禹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很多学者认为,在舜当为帝的时候为了让禹学到更多的治理国家的方法让禹参政,但是禹在位时说是先把帝位让给了皋陶,由于皋陶早死,又推举了伯益,但是这期间禹却让自己的儿子启参政,参政的不是伯益,这样启的功劳就越来越大,而伯益的功劳渐渐地就被人淡忘了,这样辅佐禹的大臣们的心就都偏向启,最后启虽然是通过讨伐伯益得到了帝王之位,但是禹已经早早的给启打好了基础,所以说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有私心呢?我们说禅让时代帝王为尧、舜、禹,但是在三字经中,我们只看到了“唐有虞,称二帝”而禹成了“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那么启就应该是 继承的禹的天下“夏传子,家天下”。那么禹就变成了一个心机深重,并且自私的人了。毛病大大滴啊!

但是不管怎样“家天下”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止的,即使禹不这么做,启不这么做,总会由后人来做的,历史到了一定时期是需要人来转变的,所以后来武则天想改变社会的时候追尊启为“齐圣皇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注释...
    学会学夫子国学阅读 3,325评论 1 5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会学夫子国学阅读 3,627评论 0 1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学会学夫子国学阅读 3,362评论 0 0
  •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见齐衰者,...
    学会学夫子国学阅读 3,315评论 0 3
  • 那个午后 仿佛回到过去的校园 三五成群的学生从夕阳走来 那呓语的欢乐 如当年留恋在凤凰花开的时节 偶尔扭头 看到回...
    悦图文阅读 2,939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