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儿子不喜欢和他堂妹玩,因为他堂妹很娇气,像公主一样不好惹。
平时,我总教导儿子,她是你妹妹,你要让着她,尽量和她一起玩。
儿子比较听话,但内心不愿意。
一天,儿子被他堂妹打了。
事后,我平静地问孩子的堂妹为什么打哥哥,回答是:
“他只和别人玩,不和我玩。”
被打后,儿子认为自己是哥哥不能还手,但为了发泄心中怒气,竟狠抽了自己两耳光,脸上当即就起了红印。
我很心疼,开导孩子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这样做:
1.和堂妹讲理,凭什么强迫我和你玩?
2.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跟大人说,让大人开导对方。
3.你被别人打了,再自己打自己,对别人毫无影响,对自己却是又一次伤害。
这种做法没有任何意义,以后不要再做。
请帮我分析一下,我开导得对吗?
总体来说,您的开导很不错。
这件事中,你儿子能够做到打不还手,这很好,毕竟妹妹不懂事。
但被打后又必须忍耐,他心中累积了强烈的负面情绪,于是将攻击目标对准自己,打了自己两耳光。这就需要家长注意了。
对这种情况,我是不赞成忍耐的。
因为忍耐,有时忍得住,有时忍不住,结果很可能就是自己伤害自己。
很多孩子的自残行为就是一种非正常的情绪宣泄,注意别让你儿子也养成这种习惯。
那么孩子受了委屈,家长该怎么做呢?
1.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
许多孩子因为年龄小,不会表达或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结果造成长期的心理压抑并带来心理创伤,对其健康人格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表达出来,千万不要用大道理压抑孩子的情绪。
2.引导孩子表达心中的愤怒
哥哥不可以打妹妹,但也不必过于压抑自己,生气了可以将愤怒直接宣泄出来,比如训斥妹妹。
这样既宣泄了情绪,又对妹妹的成长有好处,让她懂得自己任性的后果。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内敛、忍让、自制,推崇喜怒不形于色。
这些固然不错,但也不能过头。
因为压抑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一大根源,无法宣泄的不良情绪在心里积累多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我希望孩子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当然,这也要把握好尺度,宣泄不良情绪时,也不能随心所欲。
3.做孩子的强大后盾
如果对方真的伤害了孩子,家长就要站在孩子这边,做孩子的强大后盾,无须顾忌太多,因为这是对孩子尊严的保护。
但是也不要得理不让人。
主要是让孩子感到他不是孤单的,是被家长支持的就行了。
有的孩子一生气就大吵大闹,有的孩子一生气就狂吃东西,而有的孩子一生气就狂打自己。很显然,我家孩子就后者。
孩子生气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和我说话,而是一直打自己,不是打自己耳光,就是不断地掐自己。每次看到孩子的伤痕,我都会很心疼。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出现一生气就猛打自己的行为,父母就一定要注意,这是在提醒父母,应该为孩子上一门"情绪疏导"课程了。
孩子错误的疏导情绪方式来源本身和外界
一般来说,造成孩子出现一生气就打自己的行为,有以下两种原因:
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父母应该不止一次听到孩子压力太大跳楼自杀的事情,可见压力太大会造成孩子的精神崩溃,孩子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就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承受的压力是由外界环境给他的,外界环境包括父母和其他与孩子有接触的人。
还有一部分压力是孩子自己给自己的,当孩子身上承受的压力太大时,孩子又正好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疏解心里的压力,孩子就会急着去找一个发泄口,把自己愤怒的情绪全部发泄出去。
孩子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发泄口,而且还是离自己最近的发泄口,一些孩子还会从伤害自己这种行为找到快感。这些都是一种畸形心理,需要父母多多引导。
孩子处于一个"暴力"的环境中父母就像是孩子的镜子,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露出暴力的行为,孩子就会学习父母的行为,把这种暴力的行为运用在自己身上,或者是其他人身上。
当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有些父母习惯性地用暴力解决问题。也许在父母看来,自己也就是拍了拍孩子的头,打了以下孩子的手,揪着孩子的耳朵而已。这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其实充斥着暴力的因素。
在孩子看来,父母做一些暴力行为时,就是在发泄情绪。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孩子就会慢慢地把打自己当成一个发泄情绪的方式。
不会"情绪疏导"的孩子身心存在隐患
一些父母将心思都放在孩子的学习和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上面,忽略了孩子的情绪疏导问题。还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子哪来的情绪问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多数情况下,孩子有负面的情绪只会选择自己解决,而不会向周围人求助。
那么,不会"情绪疏导"的孩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
情绪多变不会"情绪疏导",情绪就只会一直压抑在孩子的心理。选择用错误的方式发泄情绪,情绪也不能完全消散。没有父母的引导,孩子学不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情绪多变的情况。
孩子一会儿表现地很开心,一会儿表现地很难过,一会儿又表现地很焦虑,一会儿又表现地很紧张。因为负面的情绪并没有完全地消散,所以,这部分负面的情绪会一直跟随着孩子,与孩子融为一体。
当孩子正在经历高兴的事情时,孩子突然想到那部分难过的事情,心情就会由开心变到沮丧;当孩子正在经历悲伤的事情时,孩子又会向前隐藏在脑海中的那部分情绪,孩子的悲伤程度可能更加严重。
性格孤僻那些不能完全排解自身情绪的孩子,往往性格都比较孤僻。他们经常独来独往,不喜欢和别人待在一起。
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没有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宁愿一个人待着,不愿意向他人倾述。性格孤僻的孩子通常在人际交往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他们独来独往,没有什么朋友,比较孤独。
心理阴郁心理阴郁是不会"情绪疏导"的孩子身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当孩子的心理和脑子完全充斥着负面的情绪时,孩子整个人就犹如填上灰暗的影子。
孩子处于一种心理阴郁的状态时,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很难提起兴趣,也不想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孩子也会选择闭口不谈。孩子的心理阴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冷漠,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很冷漠。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情绪疏导"
虽然孩子本身可能不具备情绪疏导的能力,但是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学会情绪疏导。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为孩子上好"情绪疏导"这一堂课呢?这里有三个建议:
教会孩子认识情绪在做情绪疏导之前,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认识情绪。
首先,孩子必须意识到什么是喜怒哀乐。当孩子感觉到愤怒时,孩子要明白
自己此时的情绪是愤怒;当孩子感觉到兴奋时,孩子应该明白自己此刻的情绪是兴奋。
其实,父母帮助孩子辨别情绪,也就是在引导孩子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认识基本的情绪是情绪疏导的基础,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之后,才能做好疏导情绪的工作。
教会孩子释放情绪孩子认识到最基本的情绪之后,父母第二部要做的工作就是教会孩子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能将情绪憋在心里。
释放情绪的方式有多种,哭闹是一种,打自己也是其中一种。孩子的情绪脑使得孩子回去释放自己的情绪,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运用正确的方式去释放自己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哭是一个不错的释放情绪的方式,一般来说,孩子哭了一会儿之后,就会冷静下来。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不要阻止孩子,而是让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教会孩子控制情绪是最难、也是父母为孩子做情绪疏导应该达到的最终目的。
当孩子出现情绪时,父母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转移孩子的情绪,这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孩子将注意力从不良的情绪中转移到眼前的事情,眼前的事情包括运动、游戏等等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事情。
此外,父母还应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绘本、纪录片,让孩子明白情绪对自己的不良之处。
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孩子因为考试考差了,才情绪失控了,那么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下次就不会因为考试考差而生气了。
孩子应该具备找出情绪失控的原因,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孩子情绪失控,父母要耐心地引导,让孩子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