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星期六,天气晴,我坐了近两个小时的车去奔赴一场特殊的活动,14点12分到达现场,迟到12分钟,那时,台上的谢仁慈和蔡聪老师已经聊得热火朝天,我在后面找了一个座位,悄悄坐下听他们充满激情的互怼。现场是谢仁慈的读者见面会,我是冲着她的新书《我妈和她给我的四条命》而来,同时,我也特别渴望近距离和这个20岁的姑娘接触一下,看看这个特别爱笑,笑起来有点儿像江一燕的姑娘究竟是什么样子?
第一次知道谢仁慈这个姑娘,是在何炅主持的《儿行千里》节目上,那天我恰巧换台到湖南卫视,恰巧电视里在放送那期节目,恰巧我放下遥控器看了进去,恰巧让我有所思、有所想。
蔡聪老师对谢仁慈的评价用得最多的两个词是“热情”和“骄傲”,而让我深深折服的是她的“勇敢”和“自信”。此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她是一名“残障人士”,我所钦佩与欣赏的是她清楚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的,做什么,不做什么,爱什么,不爱什么,这是对人生深入思考后得出的无愧于心、毫不犹豫的答案,纵然其中许多选择与当下社会主流成功标准不一致,但那才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人生。
我并不是因为露出了假肢才获得自信和勇敢,恰恰是我本是勇敢和自信的,才露出假肢、穿上短裙在大街上行走。
在遇到谢仁慈之前,我对于“残障人士”的第一反应是“弱势群体”。诚如她所说,仅单纯看她的相关报道,我也会生出“少了右腿的女孩考上了西政法学专业,真的很厉害”、“她如此努力,我又怎能如此颓废”等等片面且刻板的印象。遇到谢仁慈之后,我才明白自己的狭隘与局限,她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再者才是一名“残障人士”,生活得好或不好,与这一点“特殊”,并无关系。正如她所说:我悲催,是因为我懒、我不努力,而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残障者;相反,如果我优秀、我快乐,是因为我努力学习和工作,也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残障者。
按照我们常人的观点来看,谢仁慈真的是抓了一手烂牌,还未出生时,父亲坐牢;年幼时,父母离异;四岁时,遭遇车祸,她失去右腿,母亲为了救她,失去左腿。生活的磨难好像分外青睐这个柔弱的姑娘,但她用实际行动表明,她的假肢就像眼镜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她去游泳,学打拳,独自旅行,爱自拍,以自己的大眼睛和大胸为豪,对自己的身高略有不满,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95后”小姑娘,没有什么不同,却又那么不同。她坦然地全盘接受了生命赐予的无法改变的那部分,然后全心全意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此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姑娘,很容易被媒体渲染成行为模范,但她说她不想被贴上“励志”、“正能量”的标签,因为她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并不参与她构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有机体,穿上短裙和短裤,露出假肢,并不是想要别人觉得她怎样,无论是赞许、怜悯、不屑,都与她无关,她只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这么简单。而,如果恰巧有人被她的行为激励,而选择去思考、去改变、去行动,那么,我想她知道后会像往常一样,哈哈大笑两声,又去忙别的事了,就是如此洒脱。
看完这本书,觉得心里充满了很多很多的爱和善意,对残障人士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她的妈妈更是让人尊敬和钦佩。
很感恩与谢仁慈相遇,让我得以看到她生活的那种充满力量的方式,感受她的勇敢和自信,让我有机会反思自己的人生。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没有返回键,也没有暂停键,生命和时间的主人是你,不是其他任何人,撕下标签,不要设限,用心走你生命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