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放情丘壑,寄情山水,取乐鱼鸟,喜做闲人,与自然诗意共存。
而避世隐居者,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
其中隐于山林的,或数人结伴偕隐,诗酒遣兴,琴棋娱乐;或结庐独居,销声匿迹,修身养性。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隐居高人,远离俗世,自由随性,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簌迷离之感。
而这种隐士的生活,也着实让人倾慕。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俱疲,而更多的人开始厌倦城市的喧嚣与浮华。
甚至有些人想逃离这冷冰冰的钢筋水泥、熙熙攘攘的人来车往和千篇一律的快节奏生活,去深山老林寻一处清净之地、世外桃源。
因为,那里可以自由地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可以看到袅袅炊烟、听到晨昏的鸟鸣、闻到泥土的芬芳。
然,那只不过是我们的奢望而已,红尘俗世怎能轻易割舍。对于浪迹于江湖之间,遨游于天地之外的洒脱,我们只能心向往之。
我们没有摆脱红尘困扰的勇气,这样的矛盾,你我皆有,古人也概莫能外。
苏轼被贬黄州,深夜难寐,听着江水奔流的吼声,写下了“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纳兰性德,诞于钟鸣鼎食,显赫富贵之家,生活优渥,仕途通达,但同样也有意难平的时候。
他向往的是自由自在、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不是互相倾扎、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
他厌倦这样的生活,却也身不由己,就如他的这首《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顾名思义,这是一首题画诗,西山秋爽图所画之景真是绝美,青枝茂密,绿叶扶疏,斜晖脉脉,山林萧疏。
绝顶之上,一个简朴的茅草屋里,一孤僧悠然闲坐,微闭双目虔诚地念诵经卷,只听到梵音声声在静谧的山林中悠远回荡,把寂静的夕阳无限拉长。
看着画中老僧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让他无限向往,他也希望能够摆脱尘累,去享受恬淡平静的时光。
看着看着,纳兰禁不住神游开去,”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从词中,我们不难看出纳兰的无奈,他讨厌荣华富贵贵公子的生活,更向往的是清心寡欲的恬淡生活。
他希望自己能远离尘嚣,像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但,他的理想却很难实现。
纳兰是康熙钦点的一品带刀侍卫,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
身为皇帝身边的人,哪有自由可言,做与不做完全由不得自己,所以,他没有退路,他的希翼只能从画中找寻。
纳兰为我们描述的美景,确实美若天外,让我们心生向往。
但与纳兰不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是自由的,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些东西,包括某些生活方式,可能穷其一生我们也不可能真正拥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体味,去追求。
毕竟,向往美,追求美好极致洒脱的生活,是大多数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清•纳兰性德
赏析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题画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写西山秋爽图所画之景,斜晖脉脉,山林萧疏,绝顶之上,一孤僧悠然闲坐;
下片写词人的感触,画中老僧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让他无限向往,他也希望能够摆脱尘累,去享受恬淡平静的时光。
全词物我交融,情景相谐,用词清丽,有一种云淡风轻的静谧感。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此篇即是有如此特色的一首。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词上阙的意思是,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上阕先是写出画面的内容:僧人唱经声停,空山一片寂静,水光与月影亦模糊不清。
继而词人由画面勾起回忆。想起自己曾经到过类似的地方。很迷恋那里的悠然气氛。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词下阕的意思是,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
下阕生发想象,想象在画中的场景里生活:或是持着锡杖走在云雾笼罩的山间,或是在溪水旁垂钓,或是在山涧边抚琴。这是何等的逍遥。
继而抒发感慨:人一生才能穿得了几双木屐呢,有谁能理解南朝宗少文在山水画中卧游的雅趣呢?
我希望自己可以乘风归去,过上画里的悠然生活。只可惜我已错踏入名利网中,不知何时才可辞官归隐。避世隐居的誓约,只有在这画图中寻找了。
作者对这种生活产生了无限向往,看着这幅画作,禁不住神游开去,觉得官宦日子真是受罪。同对也表达了愿望难以达成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