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 「得到」上看许岑老师《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收获还是挺大的
因为从事互联网行业,经常需要学习新的知识,要完全掌握一个技能的话,所花的时间成本还是挺大的,好不容易学会一种新技术没用多久又出来一套新的框架,可累计性实在太差,为了不被时代所抛弃,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潮流,因此高效学习的能力就会变的愈发重要
之前在GitHub上看到有人发言论说:“ 不要再研究新的技术了,都学不动了 ”。看了之后随之一笑,但结合自身的经历仔细想想也有点道理,特别是像我一样站在互联网一线的人,真是说出我们的心声,心里默默给你点个赞
其实我本身不算是特别聪明的人,无论是在自己所擅长的技术上,还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方面,跟其他人比的话并不算高效,特别有一次跟一个同事聊到学习话题的时候,还挺受打击的
从那之后就开始查找各种有关于高效学习的方法和资料,于是发现这篇文章。顺便将文章中部分内容归纳总结下来,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做个分享,同时送给其他想提高学习效率的朋友,希望能一起进步
找到最合适自己学习方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工作或者生活困难着手学习,勤加练习,名师指路
这就是课程中对高效学习的定义,差不多就贯穿了整个课程的核心,虽然只有一句话,其中值得借鉴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一、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
1、自然主义、结构主义
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主要就是模仿,注重文本本身。结构主义就是从底层的交互关系,寻求举一反三
举个简单的例子:学语文和数学。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学习说话,父母一句句带着我们,按照这个模式,慢慢的就会说话了,这就是自然主义。而学数学是时候,老师一个个数字教我们,告诉我们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你得能做出一加二等于三,这就是结构主义
其实我反思了一下,如果只是学会能够使用,用自然主义去学的话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想在其中的一个方面深钻一个方面的的话,就应该把主义有时候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学画画,开始的时候是模仿,等学会之后到了一个级别,在深钻的话就应该对每一条线,每一个局部进行反复练习,然后再串起来,这样才更上一层楼
2、练习时不必顾全大局
比如在学吉他的时候,某一个和弦弹不好,就应该多次反复练习,不能糊弄过去就完事了,这次学不会,下次遇到这个和弦还是弹不会,有一句俗语不是说:怕什么来什么
同样的道理,看书的时候也时这样。之前在我书桌上有一本书,每次看的时候从前面开始翻,下次看的时候又从前面开始翻,过了很久之后,准备好好翻阅一下,发现还只看了这本书的前几页,后面的还是新的,都没打开过
因此无论看书或者学某个技能的时候,都应该按照自己实际情况只找需要的内容
知道了学习方法,就应该在学习效率方面有所提升,学习的时候应该将整个学习的内容进行拆碎,对其中某一个细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3、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对于参加工作的人来说,它是最贴合实际、也是最实用的。想学一点技能只能抽出工作之余、下班后的时间。虽然这种学习效果并没有专门钻研理解的深刻,也很难很快的将每个知识点都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但是如果长此以往,一点点累计,效果还是挺明显的
我之前考驾照是时候就试按照碎片化方式刷习题,每天上下班在地铁上看练习题,后来在考试的时候,一下到99分,所以,时间不够就应该用碎片化学习方式,然后将这些零碎的只是串连起来,应该积少成多。如果能在遇到问题能带着困惑和疑问,使用搜素功能解决难题,效果更甚
二、用任务的方式来驱动
1、不谈兴趣,用任务的方式驱动学习
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或者身边的家长总会告诉我们,要学会一件事首先得培养兴趣,有兴趣的话,学起来的就不会特别累,那时候总会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现身上能够使用的技能或者说能够摆上台面的,在别人面前展示的东西其实并不多。不是我们没有学,而是在成长不同阶段,我们的兴趣点会发生变化,就像小时候想当科学家,长大后发现当个有钱更现实点
所以说学会一个技能,用兴趣的方式驱动对很大一部分根本就行不通,反正对我来说是没什么多大的用处。迄今为止,我学会的只有游泳和打篮球,因为小时老家附近只有一个篮球场和水库,当时也没有啥好玩的,而小伙伴们也都热衷于此
人做事的驱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内部,由兴趣来主导,自发的,不计较成本的。另一种由外部来驱动,通过得到的报酬或者一些额外的奖励,促使自己去做一件事
2、生活中的任务驱动
从我个人经历来说的话,从制造转行到互联网行业,最主要的是因为当时工资太低,制造业不景气,有时候工厂没订单做还会给我们放几天假,每个月到手的钱真是少的可怜。后来实在是没办法,就跟着一个朋友一起学软件。其实当时我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自己自己能不能学成,毕竟作为一个学渣,单词都不认识几个怎么应付的来满屏幕的英文,不过在现在看来的当时自己能够转行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用任务的方式驱动的自己
现在我回过头来想想的话,做这件事的原动力用一句话总结:生活的任务驱动。在当时为了生活,你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否则就生存不下去。在此情况下,我在学软件的过程也特别努力,每天都特别都是最早到教室最晚走。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学会的话,我的生活状况并不会有任何改变,之前所花的时间精力都白费了
生活中做任何事心态上应该有一种自觉态度,有一种自发的意识,让自己聘请自己,而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只有自发的,才会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做好一件事,学好一个技能
3、职业中的工作强迫
比如像我的话,周末的时候喜欢睡懒觉,就算醒了也不会立马起来,也得在床上躺着玩几个小时的手机,一直等到肚子呱呱叫,才慢悠悠的爬起来。而在工作日的时候,闹钟一响,就会立马爬起来,因为心里知道,只要多睡一会,很可能就会迟到,自然而然对这件事会格外重视
有一段时间的在北京的出差,在客户现场办公。每天上午演示系统,下午客户提需求,晚上改代码,需要把客户提出的问题都处理掉,然后在第二上午又接着给客户演示。这个过程延续了好几个星期,每天12点才下班,那时候真的感觉挺累的,但结果还是挺不错的,客户对此还是挺满意的
出差结束后,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技能有很大提升,在处理工作中其他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工作上的强迫,是将自己的技能提升的有效手段,一个漫画爱好者,画出来的作品远没有以画画为职业的人画的好,因为职责要求所在,会将作品进行审核、修订,甚至推到重来,而在修改的过程中,你的技能同样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职业的强迫是检验和提升自己能力最好的方式
4、以教为学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听别人讲 、自己学、给别人讲。我认为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给别人讲,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因为只有自己在完全消化之后,自己才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这时候知识才算是自己的
之前公司来了几个新同事,老大让我把系统给他们培训一遍。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准备,我觉得挺简单的。培训刚开始的时候还感觉挺顺利的,不过讲着讲着就感觉讲不下了,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好像自己并不熟悉,场面一度有点尴尬,只好作罢。在此之前我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对这个项目整个流程很熟悉的,从接手项目开始算起的话,我差不多都已经玩了两年多了,直到那次我才发现自己其实很多地方都不懂
然后自己重新看了一遍,将自己以前遗漏的地方补了起来。为了后面的培训,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将功能点全部串起来,培训完成之后,感觉自己好像对系统更熟悉了,从那次开始,我每次学习新东西的时候,都会试着跟别人讲解或者自己给自己讲解,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以教为学,一方面可以是自己对自己设置的一个任务,设定的一个目标,解决了任务驱动的问题,另一方面,以教为学,其实可以让你学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