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河走】《特岗三年》

                        特岗三年

                              文/尘一粒

当收拾清理办公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学期–又–结–束–了!这学期的结束,意味着我三年的特岗生涯也已经满期了。迟迟不能入睡,脑海里“翻云覆雨”,内心中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

图片发自:尘一粒

                        –食–

吃,是满足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我永远无法忘记我特岗入职之初的那段日子。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一个人从临泉老家跑到颍东最偏远的乡镇最偏远的小学任教。刚到学校,一张床、一袋米、一袋盐、一个电饭煲和一个电磁炉就是我全部的家当。在学校的前三天,我喝了九碗白米粥,一顿喝一碗,一天喝三碗,三天喝九碗。每一次去盛饭的时候,我都觉得锅里、碗里浮现的是和尚的脸庞。后来,陈老师给我掂了点青菜,送走陈老师关门的那一刻,我背靠着门框泪流不止,无声的。

后来,陈老师常让我到他家菜园薅菜吃。我不去,他就给我送。我不要,他就硬塞给我。再后来,不仅陈老师给我送青菜,他家属卢阿姨也跟着一起“上阵”。我不要菜,卢阿姨就直接炒好了让陈老师带到学校,饺子、包子、巴巴子……我只得“受降”,体味这家一般的温暖。宿舍里至今还有陈老师给我送饭菜的碗!他端来满满的饭菜,我不知道该怎么把这空空的大白碗还回去。学校其他老教师,也纷纷把自家菜园里的青菜送给我,每每如此我都不好意思接受,但又无法拒绝。在这个小小的集体中,我却得到了大大的温暖。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不知道教室里的孩子们是不是受了陈老师的影响,陈老师给我送菜时,我在教室里陪孩子们午读,他便把菜送到教室里。从二年级时就每逢自己蔬菜下来的时候上学顺道给我带点菜。那一阶段就像最近一样,各种蔬菜的给我掂,自我读了一篇日志《你们是要把我变成卖菜的吗?》后,才有效“阻击”了孩子们的热情。此刻,宿舍里桌子上还摆着教室里孩子们送我的番茄、黄瓜、丝瓜、土豆、茄子、辣椒……

图片发自:尘一粒

我只是说,在这过去的一天一天里,特别感谢学校的同事和教室里的孩子们和家长们对我生活上的关心。这一份淳朴而高贵的情谊滋养着我,温暖着我,让一个漂泊流浪的“躯壳”慢慢地注入血液和腐肉。

                                6月26日23:56

                          –书–

宿舍里大大小小、新新旧旧、多多少少也有11个图书柜。床头是个书柜、床边的左手侧是个书柜,隔开了休息区和“多功能区”(厨房、客厅、图书室…)充当屏风的作用,床尾还是两个书柜。然而在所有的书柜中,在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永远是那个小小的、我亲手制作的–纸–书–箱。

图片发自:尘一粒

这一个小小的纸书箱里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一些人一些事注定烙印在脑海里,无论是什么人什么事,其好也罢歹也罢,皆成过眼云烟。即使这烟当时熏得人泪光闪闪,亦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无论世界待我如何,我依旧笑脸相迎,发自内心的,因为唯有如此我才能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不会迎合世界,唯独善待自己。我也清楚的知道这是个人的问题,那就与这个问题一生常伴。尽管世界给了不堪,但我却深感幸运。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一张帖子给我和教室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希冀。河南的翟老师、河北的王老师、北京的汪老师、福建的张老师、基金会的老师们…都给教室里的孩子带来了温暖。

正是这一个小小的纸书箱,正是这一位位尺码相同的人,教室里的孩子们才得以精神上的滋养。从没有一本书到有了一部分书,从不读书到每天坚持阅读,从只有孩子读书到家长参与阅读,从绘本阅读到儿童文学,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一路书香。

图片发自:尘一粒

在陪教室里孩子们阅读时,我也踏上了阅读的旅程。从入职之初捧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等部分书籍的爱心教育,到现在死死盯着王晓春老师开启“专人式阅读”。在这过去三年的日子里,是我读书最多、最踏实最、认真的日子。然而我也常常陷入困惑,为什么我读的那么认真却丝毫没有留在脑子里?难道是我还不够虔诚吗?或者是方法有问题?还是我脑子有问题?我又一次次的反驳自己,当陷入这个困惑的时候就已经错了!求得读书之用,这本身就背离了读书之用!读书之用不在于读书之用,而在于当你翻开书的刹那嗅到墨香,有那么一两句流淌进自己的心底。这难道还不够吗?

图片发自:尘一粒

我不想再一一赘述那曾经写过的故事,我只是想说。在过往的日子里,有那么一群人耕种过一间教室,守望着一间教室,难道世间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6月27日 6:30

                          –家–

嘉爸刚从外地回来,就专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汤爸时常给我打电话了解汤的情况,无论是刚从外地回来还是到外地去,总是要到学校坐一坐。在外务工的家长如此,在家陪孩子的妈妈们更是积极的参与班级活动。这些家长们常常令我感动不已!

记忆中第一次跟家长沟通的时候,我是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也就是召开家长会。六位家长,教室空荡荡的。这是当时教室里的现状——孩子到学校就跟家庭“没关系”!学校是学校,家庭是家庭,两者是隔绝孤立的。也有些家长认为“你讲的俺又听不懂,去了又没啥用。”言外之意就不用去。既然家长你不愿意到学校来,那我老师就到家里去。我只是想对孩子了解更多一点、更全面一点。每天下午放学,三三两两的孩子带着我,给我指路,我便到其中一个孩子家里去,跟家长们聊起家长里短,在家长的言辞中、一件件叙述的事情中,每一个孩子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个多月下来,我走遍了教室里所有孩子的家庭。也是这一次的走访,有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中来。也是这一次的走访,我清楚的知道诸多事情的无力感,以至于我常常陷入“无解”的思考中。当我陷入“三思而后行”的窠臼里,就已经对所要行之事大打折扣了。有时候需要的是“行后再三思”,这些道理都懂,然而却“说易行难”!我有时候都困惑自己是不是也被“传染”了,患上了“袋子病”。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除非他自己睁开眼睛!当然,我并不期待所有人都醒来,我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品质,并努力希望有所提高。在这后来的走访中,我没有再进行这种专门的“铺地毯”似的走访,只是偶尔走到个别家庭中,针对个别孩子进行针对性的“问诊”“开药”。

图片发自:尘一粒

每一学期末,我都会为参与班级活动的家长颁奖。一张小小的奖状,记录着家长的榜样示范;一张小小的奖状,书写着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往事;一张小小的奖状,承载了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正是这些家长们的参与,才使得我选择坚持做下去。我才体会到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真正含义!我不知道家长们每次参与到教室中来,是否能够收获一定的“料”,但我一直在努力“供料”。而且在未来的道路上,要进行“专供”,就如同医生给自己的病人开“药方”一样,一个“病人”需要一套专属于他个人的治疗方案。我并不是说教室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病人”,我只是说我会以这种专业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孩子,每一户家庭。

 

图片发自:尘一粒

                                  6月28日 08:51

                        –教–

教室,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所!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一同在这间小小的房间里穿越了六册教材。一年级时的《阳光》一文,毅的话还依旧温暖着我的心窝。二年级时的《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一幅幅思维导图永远定格在那块黑板上,还有执教《清澈的湖水》一文,他们的回答更是令我脑洞大开。三年级的《七颗钻石》、《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与《手术台就是阵地》更是令人体验到极少的欢愉。从手抄的童诗(配画图)到PPT播放再到《日有所诵》和《新教育晨诵》,还有《每日诵读》【跟蔡老师学朗诵】;在一块黑板和五彩粉笔里、在一张张闪亮的PPT里、在一本本书籍里、在一段段音频里,这一切记录了我们早晨从七点半到八点的欢快晨诵。在我讲你听里,在你读我听里,一本本图书牵着学生和我的手,吸引着学生和我的眼球,我们沉醉在午读里。还有那一天天的日记,记录了我们一天的喜与忧、开心与伤心,友谊与争吵,玩耍与学习……在暮省里看清楚自己的模样。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二0一七年元月,这于我本人而言是极不可思议的!在区名师的引领下,在区教育局的推荐下,我所申报的市级课题立项了。记得在开题当天,区教研室孙主任说“我们区农村中小学多少年没有申报课题了!连区级课题都没有申报更别说是市级课题了!吴培主持的这个课题是我们农村中小学多少年以来立项的首个市级课题!”当时我听孙主任这么说,兴奋之余倍感压力。我是个并不适合课题研究的人,最起码目前是这样的,至少我这样认为。我所做的并不能称之为研究、称之为课题,我只是在忠实的记录着教室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也不能带着课题组的老师们共同进步,所做的只是记录自己的教室。当然,我也非常期待自己以更高的、更广阔的、更深层的、更专业的视角来对待教室里所发生的一切。毕竟,一间教室,必须以智慧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敬畏教室。

图片发自:尘一粒

在这间河畔的教室里,《安徽青年报》曾做过一个版面的人物报道;《城市周报》和阜阳教育电视台曾两度走进这间教室,讲述着其间的故事与美好。这无论于我而言还是于教室里的孩子们而言,都是不敢奢求的。然而这一切也真实的记录了我们的“所作所为”,尽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间小小的教室里,我们依旧在沉吟着我们的歌……

然而,我也常常困惑,陷入思考:

教室,教师的唯一阵地,还有多少人在厮守这条“战壕”?

教室,教师的一亩三分地,还有多少人在精耕细作?

教育,在这样一个看似“热火朝天”的时代,而实际上却“日渐消瘦”!心寒不已!

心寒归心寒,建设归建设。正是令人如此的心寒,才更加需要我们的建设,这就是态度!

                          –行–

老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老师,亦是如此。三年的特岗,我也从没有停下行走的脚步。

最难忘的“行走”永远是我第一次偷偷地跑去蹭听讲座。那是我入职之初的前半年,区教育局举行了首届骨干班主任培训。一直窝在村小的我,听其他老师说这个班主任培训相当精彩,我便每逢周末骑行七八十里,坐在会场的角落里偷学“武林秘籍”。在为期近两个月的研修中(每周末两天),我只有第一周的两天没有参加,之后的研修场场都去“打酱油”。偶然的一次分享,我这个“酱油党”走上了班主任研修总结的舞台上,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向市、区教育局领导汇报研修的成果。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在之后的两年半里,蚌埠观摩综合实践教学,山东五莲种子研修,二入北师大骨干研修,福建四附小核心素养,山东诸城年会与种子研修,南京栖霞也曾留下我们足迹。一座座城,一场场报告,一篇篇心得,都记录着岁月的歌。

图片发自:尘一粒

从首届骨干班主任的学员代表分享,到插花镇的《我和我的一年级》,再有第二届草根班主任年会的举办,我作为本土教师分享本土教学故事。其后又到其他乡镇和学校分享《我从一年级来》,讲述着我和教室里孩子们的故事。去年,有幸被区教育局推介到市师德讲师团,周末时行走在其他区县的道路上,讲述着河边(分享主题《沿着河走》)发生的故事。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一次次地学习,让自己不断地吸收;一次次地分享,让自己不断地精进;一次次地行走,让自己不断地遇见。

在行走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友–

遇到一群人,尺码相同的人,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记得上学时,思品老师常常告诫我们“不要私自会见网友”,然而我却满世界的到处见网友。感谢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

从二0一五年三月,我点开一封邮件开始,我加入一年级种子群开始,便注定我遇上了不一样的人,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过上了不一样的教育生活,这都是我自己所–愿–意–的。

永远忘不了河南翟老师近千元的图书,让我们从此有了一个小小的书箱,拥有了另一个世界。永远忘不了北京的汪老师,她的小蜜蜂与我的小蚂蚁曾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永远忘不了河北的王老师,她的一封邮件,一张推荐信,从此就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的斑斓。永远忘不了福建的张老师,她的橄榄依旧在孩子们舌尖回味,她赠给我们班的班服依旧穿在孩子们身上。山东的方超、江苏的中权,我们三个人年龄相仿,去年齐聚诸城,前几天在南京,我跟中权手又握到了一起。

时常欣喜,有这样一群人,我们走到了一起。

时常感念,如果没有这群人,我将又会在哪里?我常问我自己。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看着qq空间里近10000张照片,200余篇日志(一篇2000字左右),在一张张照片里、在一粒粒文字里,我和教室里的孩子们走过了3载春与秋、冬与夏。前天,河南的李之梅老师问我“特岗满期了,还会带着小蚂蚁们一起成长吗?”我回答说“应该会吧。”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此刻,我坐在电脑前填写特岗教师满期审核材料,我在心里肯定地告诉自己——会的!

                    2017年7月19日  08:41

特别喜欢自己给“特岗”所下的定义:特别能吃苦,特别有想法,特别敢行动。三年的特岗生活,我就是靠着“特岗”的这三个定义,在努力的构建自己教室的(周边的)教育生态。特别感谢这三年来,房间里的那盏灯–始–终–亮–着……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

                      2017年7月19日  17:4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旧文重提 3 】 一群蚂蚁的故事 文/尘一粒 我们是一群蚂蚁。教室里的孩子们是一群小蚂蚁,我则被孩子们称为大蚂蚁...
    尘一粒W阅读 1,067评论 1 3
  • 本文中通过图解的方式解释Rxjava中复杂的操作符,值得收藏。其中用到的demo地址:RxJava2-Androi...
    wutongke阅读 2,106评论 0 65
  • 连着四天的暴雨终于停歇 水泥的路面隐约可见湿迹 闷在七楼的房间里 终于,得以走出 推开阳台的窗 并不炙热的阳光冲进...
    将笑阅读 247评论 2 6
  • 冬钓鲫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两个稳定 一般说来,无论是晴天或是雨天都是可以冬钓鲫鱼的。一定要坚持稳定才出门。稳...
    钓侠阅读 367评论 0 0
  • 每个人都有他所讨厌的人,我也不例外,在我这前十九年的生命中,有过那么几个我所讨厌的人。 记得很久前看鸡汤,里...
    小狐的冰山阅读 199评论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