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做减法

01

连续两天的述职,听了不少好观点,也学了不少,但因为连续两天的会议都是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很晚,脑袋在高强度接受新内容,实在没有心力再写,便断了两天更新,今日再想写点什么,竟然突然觉得有些脑袋空空,需要借助笔记唤醒记忆。

果然,每天写一点,反而容易;等断了重新捡起来,却会觉有些难。

像极了每天的跑步运动。

说起来,这两天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做减法——精简产品、精简项目、精简人员、精简会议。

虽然这是给公司的发展建议,但这个观点放在中年人身上也非常适用。

为什么呢?

因为人到中年,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得承认一点,人的精力有限。如何将有限的精力花费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果说,你的时间花费在哪儿,你的成绩就在哪儿,那么扪心自问,人到中年,尤其是35岁之后,你最主要的精力该花在哪儿?那样才能预测出你未来可能的成就在哪儿。


02

不可否认,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大学刚毕业的那几年,你会对人生充满满了各种美好的想象,会对世界和这个社会充满了巨大的好奇,你会精力无限的去尝试、去折腾,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那么的趣味无限。

为此,你可以无休止的熬夜、体验,总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有用不完的力气,有耗不完的精力。

但终有一天,有那么一个个瞬间,可能是熬夜之后的迷迷糊糊,可能是频繁的生病,可能是爬楼梯开始剧烈的喘气,这些小苗头都会让你意识到,人在衰老,自己的精力不够了。

与此同时,身上的担子却在加重。

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年的你,一定会面临可能的养老、育儿以及职业压力……

怎么办?

只能做减法。就像一艘航行的大船一样,当发现承载力有限的时候,必须得丢掉一些东西,以便自保,并带领着自己航行得更远。


03

该减掉哪些呢?

第一,减掉不必要的社交,多陪家人。

年岁越大越发现,虽然人一生中可能在各种因缘际中遇见很多人,认识很多人,但到最后能够真正与你产生强交集的人,不过就那么几个。有时候甚至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家人就是其中最最重要的人,他们不仅仅血缘亲情,更是我们这一生无论如何都无法割舍和分离的人。

而这些人往往也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信赖的人,与这些人一起多沟通、多联系、多交流,给他们多一点时间,反而要比那些所谓的社交混脸熟重要得多。

第二,减掉不必要的忙碌,多一点思考。

几年前,有一位长辈曾告诫我,人啊,要警惕太忙,那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那会儿我不以为意,也并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总觉得人应该更勤奋一点。

直到这几年我才意识到,一味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是不会有什么成长的和进步的,反而是人在放空或者比较松弛的状态下,会产生很多好的思路和想法,甚至会有突然的顿悟。

因此这几年我会很警惕自己太忙。如果一段时间你觉得太忙,忙得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那么你需要检讨自己的行为,看是否有可以改变和提高的方面,因为忙碌之下,大脑处于惯性之中,是没有思考的,但真正的成长和进步,是需要多一些思考的。

第三,减掉不好的习惯,多一点健康。

人啊,放纵容易,但自律困难。正因为这样,年轻时熬夜、油腻、甜食、饮料等等,喜欢怎么爽怎么来。

但到了一定阶段,随着人新陈代谢的减弱,很多问题会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调整作息时间、调整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

尤其是,根据科学研究发现,35岁后会进入一个快速的衰老阶段,如果想要未来的日子更健康,必须要减掉那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吸烟、过量地饮酒等,尽可能地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一点。

总之,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荷,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多关注自己,多反思自己,未来也会更好,更长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到中年,总觉得越来越多的人和事可有可无,当然,我们也相信,自己在对方眼里也一样可有可无。 我总是告诉自己:中年人...
    大头晶晶阅读 377评论 1 4
  • 年轻的时候想做的事情有很多,想拥有的技能也有很多。 想学外语,各种各样的外语。英语是基本要求了,也涉猎了许多与英语...
    瞬时悠阅读 189评论 2 3
  • 1. 跟友人聊天,友人提起多年前机缘巧合我们一起认识的N。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早已没了N的联系方式,从N离开当...
    a优游阅读 441评论 0 3
  • 前天单位同事给我发信息,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是谁,因为我平时都是把 微 xin 名 改成了本人的真实姓名,看到名字觉得...
    琳隆阅读 347评论 5 14
  • 人自打出生,就在不停的做加法,学历越高越好,房子越大越好,金钱越多越好,交友越广越好。不可否认,加法确实让我们的生...
    飞哥爱读写阅读 13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