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周五每个工作日早晨,我都会面临一次情绪失控的危机,原因就是早上让女儿起床的环节令我十分崩溃。
我理想中每天早上都应该是这样开始的,起床洗漱,冥想15分钟,运动10分钟,看书半小时,准备早餐,叫女儿起床,陪她一起早餐,然后安安静静地送她去上学,想想也很美。
可无情的现实是,从温柔呼唤,到大声提醒,再后来恐龙暴吼,情绪逐渐失控,体内的洪荒之力忍不住要爆发;从冷水毛巾到直接掀被子,各种起床大法都用了,直到出门前5分钟,还没洗脸刷牙梳头,更别提早饭了,只能直接叫车,草草梳洗拿上干粮就走,一个早晨就这样结束在拼命赶车中。再紧张如果能够不迟到也算了,可有时没赶上校车,要拜托外婆接着送,连锁反应使我错过地铁,妥妥地迟到,让病人等待,万一被投诉,更是一整天都很郁闷。无论是催的人还是被催的人情绪都不好。刚刚才一年级,这样的日子还要很久很久,真的抓狂啊!
记得有一部《头脑特工队》的动画片我蛮喜欢的,讲述的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莱莉大脑里的5个情绪小精灵——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忧忧——是如何协调工作,帮她管理和修复她的情绪王国的故事。
小精灵——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忧忧,分别对应着快乐、害怕、愤怒、厌恶、悲伤这五种人类的基本情绪。
电影用生动的方式告诉我们,每一种情绪都很重要。电影里的开学第一天,乐乐负责让小主人快乐,她觉得不能让任何负面情绪影响了这非常有意义的一天。怕怕负责收敛住各种负面情绪,厌厌负责把小主人打扮的出挑但又不能太违和,乐乐把一天的白日梦都下载好了,让怒怒去一边慢慢欣赏千万别发作,而忧忧原以为会有重要任务派给她,结果只能站在一个圈圈里,乐乐让她把所有的悲伤情绪都圈在里面别出来。没有人理解忧忧,大家都认为她没有什么用,只会把事情搞砸。但最后挽救危机的,恰恰是她。
情绪的本质
一切情绪的本质都是自我的追求,是围绕著自我中心而产生的一种执著心。那些被贴上消极标签的情绪,是不是可有可无,是不是需要被压制被批判?当然不是。
就像佛法里讲的,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等种种的“我”,这些都是围绕著自我中心而产生,如果放下自我中心,就不会有这些情绪。
任何动物都有自我,其他物种只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才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人的自我意识比其他的动物强,这些围绕著自我中心的要求会跟环境起冲突、与人发生争执,甚至产生自我矛盾,情绪就产生了。
因此决定情绪的是自己的内心:
1、信念——认为世上的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2、价值观——自己在事件中在乎的是什么,即什么是最重要的,想得到什么;
3、规则——事情该怎样做。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都有不同,所以即便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改变了,同样的事情带给这个人的情绪也不同。
同样的事,我当然可以用“忍”字大法不发火,只要默念咒语“是我亲生的,是我亲生的,是我亲生的。”可是自己估计还会憋出内伤。不如改变自己的内心,跳出自我中心,这些情绪就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会站在女儿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她可能会觉得睡眠时间不够早晨起来就非常困难,那我需要帮助她提前睡觉时间;她可能觉得需要更多的起床时间,那我可能就要把叫早的时间进一步提前;整个学习早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当中付出一定的代价,那是必然的,小朋友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妈妈对她负责。
实在管控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我需要用暂停法来控制自己不对她大叫大嚷,离开一小会儿,或者用深呼吸的方法都可以做到。还有通过每日练习冥想,也可以让自己能够更早地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改变,不至于发展到情绪失控。当然还是可能会有失控的情况发生,最后的补救措施就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告诉孩子: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是怎样的感受,而此时我又是什么感受。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告诉她我还是爱她的,另外也是给孩子一个如何处理糟糕情绪的榜样。
情绪管理是家庭教育中最需要学习的内容,这关系到亲子关系,关系到孩子自己如何对待负面情绪,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先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