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事业成败,更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乡镇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作风好坏,直接映照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样子,直接决定着各项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紧作风建设,筑牢信念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思想问题。部分乡镇干部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躺平”心态、“佛系”作风,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不牢固,必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广大乡镇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广大干部从思想深处铲除懒散滋生的土壤。
抓紧作风建设,聚焦实干担当。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直接面对田间地头、家长里短,最需要的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等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要引导干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多开展“蹲点式”“解剖麻雀式”调研,真正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抓紧作风建设,织密监督网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风建设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常抓不懈。要健全完善乡镇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厘清职责权限,规范工作流程,特别是针对惠民资金发放、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廉政风险点高的领域,要扎紧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用好“互联网+监督”等手段,让“微腐败”无处藏身。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唯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全镇上下务必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让清风正气在广袤的乡镇大地蔚然成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乡镇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