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倦怠能量站》(读书笔记,2025.09.10)
前言
一个人需要始终保持亢奋高昂的状态吗?我希望你的回答是:不需要,而且不应该。
更糟糕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可能引起人的逆反心理,损伤自我效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否定自己真实的需求,对身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来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几乎没有任性者。反而很多人是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满足父母或老师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造虚假自我,反而会啃噬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呢?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状态、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工作热情、成就感、意义感。
本书中的话题虽看似繁多,但都围绕着“真实自我”“行动方法”“避坑指南”这三个方面展开。
1.“真实自我”:书中围绕“能量感”的讨论,归根结底是要帮我们找到“真实自我”,回到更有活力的“本真”状态,回到更有自主性的“自我2”。
2.“行动方法”:认知上再充分,如果不去行动,一切都没有意义。任何问题都必须通过行动才能化解,但行动可以从最小的努力开始,先做最微小的事情,再推动更大的胜利。
3.“避坑指南”:有了以上两点还不够,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还需要意识到身边无处不在的噪音、虚假扭曲的信息、让人上瘾的电子产品等对内心的侵袭。这些噪音和干扰被我称为“能量大盗”,只有意识到它们,避开它们,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能量,我们所有正向的努力才有意义。
我想提醒大家,对能量感和好状态的追求不应成为执念,更不应成为一种新的压力。让我们先把“要努力”的想法放一放,先救一救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先把外部标准放一放,关注一下内心真正的渴望;让我们把结果和成败放一放,先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舒展的、有活力的自我。做到这些,我们也就获得了最可宝贵的东西:自由绽放的生命。
目录
第一章 你需要的是一个系统,而不是自律
1.1 为什么“自律”是一个伪命题?
1.2 你的能量感从哪里来?
1.3 怎样轻松获得能量感?
1.4 为什么你的能量消耗得那么快?
1.5 维持你的能量感账户
第二章 立刻行动:如何从“内耗”通往“产出”?
2.1 长期大脑空转、缺乏行动会导致什么后果?
2.2 我们到底为什么“害怕行动”?
2.3 “大脑空转”的时候,你都没在行动
2.4 任何状态下都能够产出:职业选手和普通选手最大的区别
2.5 怎样判断自己是在“大脑空转”还是在“行动”?
2.6 如何将“内耗”转变成“产出”?
2.7 别让脑中的“碎碎念”拿捏了你
2.8 避开两个“能量大盗”:焦虑和自我苛责
2.9 哪些工具能推动你进入“立刻行动”模式?
第三章 走出低迷状态的最佳起点
3.1 能量感与“闭合任务回路”
3.2 状态不好?只因为你没有闭合任务回路
3.3 闭合任务回路与自我效能的提升
3.4 怎样才能有效地闭合任务回路?
3.5 追求“小胜”——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能量感获取渠道
第四章 告别“能量漏出”:手机上瘾症的正确解法
4.1 手机上瘾:现代社会典型的“能量漏出”
4.2 手机上瘾的三大底层原因
4.3 如何解决“你累了”?
4.4 如何解决“你烦了”?
4.5 如何解决“你孤独了”?
第五章 打造属于自己的能量感系统
5.1 找到最合适自己个性的能量感产生路径
5.2 使用“内生驱动”而非“外生驱动”路径
5.3 如何利用“自主感”提升能量感?
5.4 如何通过“专精感”提升能量感?
5.5 如何通过“目标感”提升能量感?
第六章 告别拖延症:如何让自己“马上行动”?
6.1 利用“滚雪球任务法”
6.2 利用“启动能量”开关
6.3 利用帕金森定律破除“想象中的困难”
6.4 使用“5秒法则”迅速行动
第七章 如何利用外部反馈提升能量感和行动力
7.1 什么是能量感系统中的“外部反馈”
7.2 为什么获取外部反馈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7.3 通过“秀出自己的工作”获得外部反馈
7.4 通过外部反馈提升能量感的关键
7.5 如何面对“负面反馈”和“无人反馈”
7.6 做有作品的人:如何产出?在哪方面产出?
第八章 与一切能提升你能量感的人和事在一起
8.1 低迷状态与个人“影响圈”的逐渐缩小
8.2 你不是真的不想做事,你只是不喜欢在“能量洼地”做事
8.3 你的能量感影响了你对世界的认知吗?
8.4 如何面对持续打击个人能量感的“个人环境”?
8.5 与一切能提升你能量感的人和事在一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