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法国的世界报评论1001年——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时,苏轼是12位中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这是怎样的一位旷世奇才呢?我不由得在书中寻找苏东坡的成长环境和经历。
一、苏母的陪伴和教育引导
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情境,苏轼在读《范滂传》时,面对范滂宁死也要与宦官斗争时,小东坡不由问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你可否愿意?”苏母坚定的回答:“你所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我想,就是在这样的引导教育下,“勇敢无畏、自由”已经在苏轼心里扎下了根,作为家长,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和依靠,无论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有多么的坎坷,面对困难时的勇敢无畏的勇气永远都不会减。
二、父亲的影响
苏父就是三字经里的那个苏老泉,27岁才开始发奋求学,性格的刚正不阿,铸就了他淳朴的文风,这深深地影响了苏轼,在大文豪欧阳修力戒华美萎靡之风之时,第一次看到苏东坡的文章时就大加赞赏,并开启了苏轼的仕途之旅,这也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想想我们很多孩子的教育,有多少父亲是缺席的,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格局,对孩子的教育有深远的影响。
三、静待花开的祖父
苏轼的祖父虽然目不识丁,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书中有这样的场景,平时他喜欢以米换谷,众人不得其解,等到了歉收的荒年,他就把耐存储的谷子拿出来与亲友和邻居分。他的儿子苏洵早年读书并不用功,他的亲友劝告他,他却不以为然,并不显得焦虑,苏洵27岁发奋苦读,也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大文豪。相比苏东坡的祖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有时也显得太过激进了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填满了孩子的童年,以至于有多少孩子从小就种下了厌学的根,有不少的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四、快乐的童年
无疑,苏轼的童年是快乐的。家庭给予了他快乐的童年。自己挖出来砚台的石材,见到的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光着脚各处跑的使女,那掉进瓮里假死的小老鼠……快乐的童年,是苏东坡在面对生活劫难时的基石。
我想,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成就了那个“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有趣的人。有时,我们在抱怨指责孩子的同时,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该扪心自问的是我们自己,该改变的反倒是我们自己,使我们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一个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