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州一位小学生认为课本中存在表述不恰当: 二年级课文《羿射九日》,前一段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羿是如何蹚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肯定了孩子的质疑精神,并给予了解释:
这个孩子敢于质疑,能够边读边思考,提出了很好的问题。《羿射九日》是我国经典的神话故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这篇课文是参考《神话故事新编》(编著者袁珂,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以及《中国大典·夏商周》(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等书籍中关于“羿射九日”的片段进行改写的,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会有很多夸张的描述。比如,“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是为了突出十个太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羿“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也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他的神力。
并准备修改不恰当表述。
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019年:西南师大语文课文:错了吗?
西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材里的争议问题
课文出自《战国策》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的是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孩子提出了疑问,那么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可以跟着这个疑问来找到答案。除了通过试验找到答案,还可以引导孩子,“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重点的是要明白故事里所表达的道理。
出版社回应:这个学生的质疑是很好的,课本里的故事是从《战国策》里出来的,古文就是这么记载的,我们暂时不会更改教材。“用生活逻辑来看,是有一些问题,寓言故事里很多存在这个问题,包括外国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允许有一些想像和夸张,而这个故事本身是为了说明道理,并不是以讲故事为主。”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使用部编本教材,西南师大的语文课本问题,应该不会碰到了。
2021年,长沙小学生发现美术教材可能错误
长沙小学生夏余欣发现美术教材上的可能性错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上有以冰川为背景的企鹅图。
夏余欣对美术书图片上的这张“冰川上的企鹅”产生疑问,图画上的企鹅与她在纪录片《企鹅间谍》中的洪氏环企鹅(又名秘鲁企鹅、洪堡企鹅)高度相近,而洪氏环企鹅属于温带企鹅,不可能出现在冰川上。
反复求证过程中,她查到了《DK博物大百科》的描述。其中提及,麦哲伦企鹅又名南美企鹅、麦氏环企鹅。这种胸部具条纹的企鹅与秘鲁企鹅(即“洪氏环企鹅”)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属鸟纲、企鹅科、环企鹅属,是温带企鹅中最大的一个种类。它们在南美洲南端及福克兰群岛周围集群生活。
(百度百科上两种企鹅对比图)
麦哲伦企鹅的成鸟和幼鸟均有黑色的鸟喙、黑色的背和白色的正面。成鸟头部多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脖颈下面还有两条黑带。
12月6日,湖南美术出版社对此作出了回应,并赠书给夏余欣同学肯定了她的质疑精神。
数学书也出错了
杭州市开元中学的初一女生徐懿珊的爆料:
配合这张图提出的问题是:
在某地区,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8℃。若在该地区的山脚测得气温是15℃,在山上某观测点测得气温是t℃,怎样表示从山脚到该观测点的高度?本章我们将学习代数式、整式的加减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找到解决类似上述问题的方法。
她提出:我们的七年级上册数学书上有错!第87页上,里面的一张图上写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8℃,正确的应该是下降0.6℃。她还传来一张自己标注更正的图片。
我们联系上了出版这本教材的责任编辑华琼老师,华琼老师说,这道题是七上数学教材里,第四章代数式中的一个问题的情境。
“课程改革后,数学更重视数学应用,从日常生活、生产、跨学科情境出发,培养学生通过数学的语言,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等。数学中把‘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气温下降’这个常识抽象化了,事实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所下降的气温应该与这个地区特定海拔、季节、湿度、山的阳面阴面等都有关系,不可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数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学生可以考察不同的地区情况,进行项目化研究。”
有资料显示:有时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下降的温度也不同。比如在李实蒉等人发表的文章《四川省再生稻种植区划初探》中给出了如下数据:
研究了四川省盆地内部份县海拔高度对8~10月旬均温回归关系,大约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8月各旬平均气温下降0.9~1.0℃,9月各旬和10月上旬依次下降0.82,0.58,0.55和0.48℃。
综上,教材没有错误,0.8℃也是合理的。华老师说:“谢谢这位同学提出问题,她善于思考,能够大胆质疑。我会把这个意见转给我们教材的作者,请他们认真研究。同时,我们也会和科学学科教材的相关作者探讨,做好学科之间的衔接。”
“我在预习沪教版英语教材时,发现95页有点小问题。95页上有3张小昆虫的照片,按英文的说明分别应该是蝴蝶、蚂蚁和蜜蜂。但是图片上却是蝴蝶、蚂蚁和食蚜蝇……”
沈阳市126中学7年级学生崔宸溪把自己的发现反映给了上海教育出版社。
10月8日,出版社的编辑给小崔的妈妈回电:“我们查了一下,是有问题。问了专业的生物老师,确认了,这两种眼睛虽然很相似,但是不对。现在的孩子都很厉害,非常专业。因为是国家送审的教材,需要先向教育部报备才能进行修改,下次重印的时候会进行替换,也感谢你们提出问题。”
纯属巧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8月3日发布声明:
网友反映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PEP)(三年级起点)教材中的拼音名与某涉案艺人名字同音。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 为反映中外学生用英语交流的场景,英语教材中使用汉语拼音名字和英文名字设计了语言学习活动。这些名字均为虚构,不指向任何具体的现实人物。
-
教材中使用的汉语拼音名字Wu Yifan,在配套教师用书中对应的中文名是“吴一凡”。该拼音名字从2001年教材第一版审定开始沿用至今,已经20年,与近些年才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某涉案艺人无任何关联。
现在已经改名了,不用解释太多了。以前叫吴一凡,现在改名吴彬彬。
不要误会,大家都在成长
有没有引号,都有争议的表述
2016年的高中生性教育教材《高中生科学性教育》(21世纪出版社与江西省高校出版社联合出版),教材中出现如果女孩婚前有性行为会被认为“下贱”等内容,被质疑侮辱女性教材中的文字令人感觉如鲠在喉:
“婚前性行为,对于女孩而言是堕落的行为。女孩因爱献出身体,并不能增加男孩对她的爱,还会被‘征服’她的男孩认为她‘下贱’,发生性关系反而会使女孩失去爱情。”
事件发生后,记者致电该教材出版机构之一的21世纪出版社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因为“下贱”二字有加引号,所以并不能算侮辱女性的字眼。同时他表示,会及时对此书进行修订。
那时彼处,教育厅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曹云生告诉澎湃新闻,已准备对该教材进行重新审核,然后再判断是否还适合作为高中教材。这本教材编写年代久远,教材审核委员会的审核过程中没有质疑。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认为,教材中有关女生‘下贱’、‘失身’表述肯定是不恰当的。教材编写,由专业的专家指导把关,才能保障教材质量提升。
教辅书为何分男女
“我女儿数学不错,就买男生版吧”****“在高端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到底是因材施教 还是性别歧视?网上流传着一则推文引起了不少争论怎么回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了一本名为《男生女生学数学》的图书因其以性别划分,被质疑涉嫌性别歧视。图片
据华师教辅ECNUP公号介绍:
这套系列基于大数据分析,将初中数学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分为不同的难度层次,设计了不同层面例题的展示、剖析以及进阶变式,策划了旨在使男女生发挥各自优势、帮助男女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为学习进步找到突破口。与该教材合作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朱雁在《性别与数学教育》主题报告上表示,在高端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而在普通的难度学习中,却各有千秋。但对不同学习模块,男生女生学习存在的性别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与这一说法对应的是,该出版社公众号文章的大标题赫然使用了一位家长的原话:“我女儿数学不错,就买男生版吧。”虽然文章提醒到:“男生建议用蓝版,是不是意味着蓝版更难一点,红版更简单?实际并不是这样,总体难度应当差不多,只是部分章节内容有差异。”
而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布微博宣布:近日出版的《男生女生学数学》图书因引发争议,即日起终止出版,不再发行。没有道歉,就这样让争议化为乌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