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生是从18岁开始的。18岁之前,所有的人就是要参加高考,很少有几个人有机会自己做主。高考,是历史和家庭赋予的任务,也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所以,只有一个选择:考一个好的大学,比如“985”、“211”之类,比如清华北大。之前,所有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那一次考试,我们没有选择。
人生的原点,是从18岁离开中学开始的。但很多人从那一刻起就开始迷失了。18岁之前,所有的人生几乎都是奔向这个原点,然而,从原点开始的人生,我们又要走向哪里呢?从我自己的体会看,考上大学,真正的人生才开始。从职业发展看,才有了四个“一”的问题。
一件事
首先,是要找到一件能够做一辈子的事情。我个人认为,一个人进了大学,在大学就是干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还要学一门手艺,无论你是学什么专业,把这个专业念完就是学到了一门谋生的手艺。
第二件事,就是要为人生找到一件事。人生苦短,一辈子可以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
这件事应该是什么呢?我有个堂弟很多年前跑到北京要读文学,说是非常喜欢,被我阻拦了。第一,我觉得他没有天分,因为家里不够穷,也不够富,关键是也没有多喜欢。因为只是被我打击了一下,就缩回去了。如果是真正的喜欢,那是不顾一切的,是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的。一个人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被说服放弃,你找到的绝不是那“一件事”。
很多人把爱好当成了志趣。一个人一生的爱好可能很多,而且爱好常常会发生游移。爱好,有的时候也可以叫做兴趣。但是,仅凭有兴趣是不足以把一件事当成一生追求的职业的。真正可以成为职业选择的,就是志趣。这里就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兴趣可以成为志趣,但志趣却绝不仅仅是兴趣。
在我的定义里面,兴趣比爱好专注一点,范围也窄一点。什么是兴趣?很多人说我兴趣在这儿,兴趣在那儿,其实不见得。很多都是你的爱好,兴趣可以成为你一生可以做的事,可以成为志趣,成为职业。
这里有一个很吊诡的事情,就是大学的专业可以成为志趣。真正的兴趣是,最后你发现这件事自己做起来不烦。只要做起来不烦,渐渐就会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往里面走,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无趣的事情越来越有趣,并且从兴趣转成志趣,志趣和职业有机统一。
有人一生的职业很痛苦,有人一生的职业很快乐。快乐的人,本质上是因为他在做职业的过程得到了很多乐趣。所以,第一个人生的关口就是要找到“一件事”,这就是你20岁左右要做的选择。当然,迟一点也没有关系,有人在40岁才开始事业。有人更晚,更晚的人更值得尊敬。
一片天
从25岁开始到35岁,是人生的深耕阶段。既然找到了一个自己有兴趣、有志趣的领域,接下来的事就是在这个领域扎扎实实的工作,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常常有人问我怎么评价35岁。衡量一个35岁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在一个领域里有了自己的一块天地。35岁的时候,不应看这个人有多少钱,也不用看官做得多大,关键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在一个领域里走得比较扎实,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一片天地。有的人起跑很早,但是到终点的时候不灵;有的人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跑得很快,但每一步都很扎实,后发力量就很足。
一招鲜
“一招鲜”和“一片天”,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我还没有搞得很清楚,但是,它们都是人生的关口选择。我觉得在35岁左右,一个人要能够找到最让你把自己的才华穷尽的领域,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这就是“一招鲜”。35岁是个恰当的年龄段,太早没有阅历,对自己和对世界都缺少了解。35岁时精力和阅历都充沛的时候,发现能让自己“一招鲜”的领域大有可能。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哪个领域里,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管理,你有一招是别人没有的。怎么判断自己的“一招鲜”,就是在一个组织里面,这件事除了你,别人不能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一招鲜”,你就牢牢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如果你今天走了,明天大把人可以接手,你就永远没机会再往上走。
怎么找到自己的“一招鲜”?我觉得要基于你的特点,基于你的禀赋,基于你特有的资源。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禀赋,这个禀赋就是只有你有,别人没有,与众不同。
有很多社会理念是讲人和人“生而平等”,但在我的观念里,人和人“生而不平等”。未来也许这会成为一个普世认知。新加坡的李光耀是强调人和人生下来是不平等的,所以他的治国理念是:你来的时候就不平等,所以走的时候也不应该平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你好一点,这就是政府的责任。
人和人的禀赋差异来自于什么?很复杂,我觉得21世纪也许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从科学的意义上讲清楚:人为什么会不同。禀赋不一样是肯定的,很多人习惯和人家比,据说这一比可以比出来优势和劣势。战略管理里有SWOT模型,分析用优势抓机会,用劣势防止风险之类的。我个人不太同意这种简单的比较。所有人的优点和缺点,往往是一体的,都是特点。
一个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禀赋,有这样的表现,就是因为你有特点,既对应着优点,也对应着缺点,改了以后就不是你了。人最重要的,不是找什么优点去发挥,找什么缺点去弥补,而是要把你生命特点的长处全部发挥出来,短处全部规避掉,中国人叫“扬长避短”。
一把手
人生到了35岁以后,特别是40岁以后,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做一把手。人都是有梦想的,而要成就梦想,最后就只有做一把手。
最简单的一把手,就是做自己的一把手,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难的一个。很多人的一生,说到底是自我管理很失败,自己又没有认识。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存在“灯下黑”的现象。很多人是不甘心像我这样,只做自己的“一把手”,而是要在一个组织里面,带领着一群追随者去实现梦想。是不是去适时地突破,这需要另外一种素质。
40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职业生涯进入到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40岁之前,没有那么多竞争对手,位子多,上面的人都把你当孩子看,你是骨干,你是冲锋陷阵的小兵。但是,到了40岁以后,你会发现位子少了,竞争对手更强了。而且,以前提携你的老大该退了,同时你底下的兄弟们也希望他们的靠山更硬。这就是中国人的组织。这时,你就需要考虑是不是要做一把手的问题。
实现梦想,很多时候靠一个人是不行的,要靠一批人。这批人是从“一片天”和“一招鲜”的时候就开始带的,你要给这批人找出路。做一把手,需要很多重要的素质,比如说你要能忍受、懂得求稳、关键时候还要够狠。
我个人觉得,人生的关口就是这么四个,我把它们叫做四个“一”。我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四个“一”。
祝夏安。
2018年5月27日
看了上面这篇文章,我是感慨万千啊。
如果三十多年前能够看到此文,能够仔细阅读此文,后面的三十多年可能就不是这样的现状啦!
人生紧要处也不过一两个时间点吧,每当重要关头,能有高人指点一二,那一定会是开挂的人生啊!
在2021年1月的最后一天,发出此文,以飨读者,略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