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1年出生的,今年有28岁了,按我妈的算法,我已30岁了。将近三个生命中的十年已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未来还有几个十年呢!
如果我长年百岁,那就还有七个十年;如果偶发意外,那就一个十年都没有了。这是一种乐观的与悲观的未来。
当我死去,我会留下什么呢!我想留下来让人们想起我的就是我生命的意义。目前,我生命的意义还不够,因为除了二十来万字的良莠不齐的作品,再也没有什么可留下的了。
早在读高中的时候,就曾跟一个比较要好的朋友有个约定,我要写作文给她看。她成绩也不算特别好,但喜欢阅读。我理科比较好,文科不怎么样。我写了一些模仿课本上的诗歌或文章的作品,就给她看。她会很认真地看,然后露出满意又满足的笑脸。当然,也会给我提一些修改建议。可以说,她在我写作路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后来,我们各自去了不同地方的大学。我阴差阳错选了一个不太适合的专业。为了抵抗这种不适应,我选择了阅读文学作品,进而从一个理科生转变为一个文科生。我也会写一些诗歌来排遣偶发的无聊之感。
三年专科毕业,我专插本又读了两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一次,我离文学更近了,创作相对于以前也多了。不过,当时我看的更多的是一些文学理论作品,相对于看作品内容,我更想看到作品是如何创作的。我是同学中对文学热情较高的,毕业后还有继续创作的应该没几个,他们当时就经常调侃我以后要拿诺贝尔文学奖。我既没当真,因为能力还不足,又有所憧憬,因为那是文学荣誉。
2015年本科毕业,当时就在内心暗暗跟自己有个十年约定。十年后,我要创作出一本书,要给高中的那个同学再看看,让她夸夸我,要给大学同学看看,让他们知道我有在努力。
但现在已是2019年了,已过四年了,我还没出书。前不久,我的一个大学师弟已出了一本诗集,他还充满雄心壮志地说接下来要出一本小说。他问我师兄,什么时候也出一本呢!我回说不着急,慢慢来。我还没有计划。
我虽有目标,但无计划。有时候心血来潮可以熬夜写文,有时候拖拖拉拉一篇文要写好久。我看到许多别人的作品,总在内心嘲笑写得真差,可我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三体》中有句话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我想给写作以意义,而不是给意义以写作。要怎么解释呢?也许我现在并不能创作出富有意义的作品,但只要坚持写,过程与结果就都有意义。
在无戒的微信群中,她发起了“十年之约,成为作家之路”的倡议与活动。又是一次与写作有关的约定。我当然会参加,不是说一群人一起走,会更远,而是与他人一起朝着共同的所谓文学梦想前进,那是一件有趣又浪漫的事。
十年后,我会成为作家吗?也许不一定,但我一定是一个终生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