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清朝200多年里面,满人与汉人的割裂是非常严重的,不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和和气气。当时朝鲜国官员在自己写的燕行录里面就记录了清朝康熙51年,当时来清朝朝鲜使者在今天辽宁一带与一个汉人百姓交谈时候的对话。当时问了几个问题,其中就包括汉人过去的衣冠行制,对朝鲜国使者衣冠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接受剃发留辫,以及满人是否愿意和汉人通婚等问题。辽宁满人老家区域,这个对话显然是在隐秘的地方完成的。而这个被朝鲜使者采访的汉人回答虽然已经很隐晦了,但也能够表现出了对满人既怕又恨的态度。他知道自己穿的这套衣服不是原本的风俗,也知道朝鲜的衣冠与清朝不同。对于剃发的问题,他说不剃是礼,剃发是俗,而对于满汉通婚的问题,他也直接说了,鞑子不愿意,我们也不愿意。而就在九年之后的康熙60年,又一个朝鲜使者出使大清,在河北。一个汉人家庭对话,使者问说是否知道明朝的衣冠行制,对方回答说知道。问为什么愿意接受剃发,对方回答说,以其势之不得不然。辽宁与河北都在清王朝的统治核心区,可即使是在这样严控的地方,当地的百姓对于满人的态度显然也没有电视剧里那样友爱,而到了南方,情况就更明显了,在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朝鲜的使者来到广州,使者问对方认不认识自己的衣服,这个汉人回答更直接说,此本中国衣冠,吾虽不得已胡服岂歆羡之心之也。这个记录距离上次朝鲜使者的记录已经过去近百年了,但是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汉人群体对于满人的态度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我们之前一直在聊八旗的制度,可如果说我们抛开制度本身,只看八旗这个群体,就会发现清朝通过阶级隔离的方式,让旗人与汉人之间被分隔开来,甚至在主要的城市之内,满人与汉人居住的城区都不同。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也相当于在和人数更广大的汉人群体说:我们这些人就是来剥削你们的,封建王朝想要完成财富的积累,没有办法像西方那样殖民扩张,那聚敛财富的方式就是剥削广大的农民群体。这一点其实不光是清朝,历朝历代都差不多,但清朝本身就具备外来人这个属性,按理说少数入多数,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融入,减少差异。可偏偏清朝在乾隆年间开始就在满洲至上的歪路中一去不返,朝廷的核心岗位必须由宗室担任,地方的高级官僚必须满人来担任,短时间里看起来好像解决了统治问题,那随着矛盾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百姓直接就把矛盾核心指向了满人群体。这也就是为什么辛亥革命期间,只要革命党一喊说要驱逐鞑虏,老百姓就乐呵呵的往上来。毕竟在其他王朝,阶级矛盾是最严重的,偏偏清朝的时候,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全被结合到一起了。
真实的清朝 老百姓是如何看待满人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朝(1644-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 我们在观看清宫古装剧时,就发现男人都是留辫子,而且将前面的头发剃光。我们就纳闷了,留辫子就留辫子吧,为什么剃光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