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数学课的课间,我正在教室里批改作业。突然,我注意到一群学生围在小慧同学周围,七嘴八舌地嚷嚷:“你快去写作业! 你不能出去玩!...”他们的行为逐渐升级,前面的学生拉着她,后面的学生推着她。小慧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坏了,坐在地上哭泣,不愿起身。然而,这群同学并没有因此放过她,两人一边拉她的手,一边使劲将她往座位上拖拽。
我立刻上前阻止了他们,并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同学告诉我:“老师,她作业没写好,我们让她回去写作业。”另一位同学补充说:“对啊,她从幼儿园就这样,总是不写作业,脸皮很厚的!”
一年级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确实让我感到意外。他们还小,可能不完全理解自己的话语和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我告诉他们:“你们希望同学回去补作业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用羞辱的语言和强迫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你们的初衷是好的,但这样的方式是在伤害同学。”
我注意到小慧同学抱着手臂,坐在那里哭泣。我走过去安慰她,询问她是否因为刚才的拉扯而感到疼痛。她点了点头。我接着说:“他们之所以拉你,是因为你的作业还没写完。如果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自觉地回去完成作业,这样同学们就不会强迫你了。”她理解地点了点头,然后拿出作业本,开始慢慢补写作业。
我随后与班主任沟通了这件事,并了解了小慧同学的基本情况。她来自一个缺乏家庭教育支持的家庭,父母年纪较大,母亲不识字,这使得她在课堂上跟不上进度,动作也较慢,课堂练习自然难以完成。我相信她并非故意不完成作业,而是能力有所不足。因此,我决定对她多一点善意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尽量以正面的激励为主,有进步时及时表扬,如果作业写不完,可以课后到办公室来,我会指导她完成。
这次事件让我深刻感受到,孩子们在行为上往往缺乏自我控制,他们可能并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尽管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表达方式可能过于直接和刻薄。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去引导他们,教会他们如何以更恰当和尊重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