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迷思》--饮食中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两个重要信息

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喝水都会胖?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到底好不好?只吃肉类,不吃果蔬行不行?还有那些争议比较大的食物,像咖啡、酒精、巧克力、坚果,它们对身体有害还是有益?

面对这些没有一个确定答案的食物信息,我们常常会很疑惑,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一、饮食中容易被忽略的两个重要信息

1.人体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第一,微生物。我们的体内大概有100万亿个微生物,单单肠道细菌就达到了1.8千克。每个人都是和体内微生物共同演化和成长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饮食的影响,也许超乎我们的想象。

举个简单的例子:微生物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肥胖程度。比如,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肉。有人觉得,这是基因问题,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人体微生物对一个人胖瘦的影响更关键。

科学家用老鼠做实验。他们从一只胖鼠身上提取了一些微生物移植到瘦鼠体内,没过多久,瘦鼠变胖了。所以,有时候,我们想吃东西,也许并不是我们想吃,而是体内的微生物想吃。

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持体内微生物的状态呢?有一个原则是,一定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我们要把肠道想象成一个私人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要保持多样性。这样才能让微生物吃得满意,它们满意了,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2.不宜过度关注热量而忽略了营养

过度关注热量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会让人吃错,吃可能不太好的东西。因为研究发现,相同热量的不同食物,带给人体代谢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个研究,他们用成分不同,但是热量相同的两种饮食方案,喂养42只猴子长达6年。其中食物的组成除了脂肪种类不同,其他都一样:一组17%的热量来源于天然植物油,另外一组17%的热量来源于人造的不健康的反式脂肪。

一段时间以后,科学家发现,相比吃天然植物油的猴子,吃反式脂肪的猴子,不但体重增加了,而且还囤积了3倍的内脏脂肪。此外,包括胰岛素等其他代谢指标,吃反式脂肪的猴子看起来也都更糟糕。

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只关注食物热量,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营养成分。因为热量相同、营养成分不同的饮食对人体代谢的影响,区别是非常巨大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