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聚】
看了看时间,已经快要半夜12点了,老金又看看还在觥筹换盏的老战友们,大伙没有丝毫回去的意思,也难怪,这一等就是三十年了,估计这一面见完,余生就不一定还有机会再聚了。
“尚志,别光抽烟啊,过来,咱兄弟再喝一个”,三排长老刘冲着老金一个劲儿的喊,老刘自个儿坐在指导员老钱边上,一手举着酒杯,一只胳膊搂着老钱的,涨红的脸已经告诉大伙,他已经喝多了。其实老金已经很少喝酒了,自从老婆摔跤住院后,他就有个一年多不喝酒了,这次喝的不少喝的高兴,是真的为这三十年的战友聚会高兴,老金弹了弹腿上的烟灰,抓着酒杯,挪到指导员老钱边上,和老刘一边一个,被围着的老钱,已经高兴的只点头,老钱又给自己满上了一杯,伸出双手搂着这俩兄弟,一个劲儿的点头
“来,兄弟们,咱们喝!”,老钱带着老刘,老金又是一杯,老金瞄到指导员老钱放下杯子的手已经有点颤抖了,老钱比老金要大九岁,今年也要有63岁了;老金当年刚入伍的时候,就是老钱当指导员的第一年
“显胜,咱就聊聊天,不喝了”,老金不住的拍拍老刘摁在桌子上的手,老刘一把抓着老金的手,毕竟是握过喷火枪的手,结实有力
“尚志,你说,咱当年,我在前面喷火,你带着,一帮小鬼儿,在后面灭火,咱火里来,火里去的,咱还喝不...不...了了?” 老刘深吐了一口酒气,也是喝的不少了,舌头已经不听使唤了
“你说呢,指导员” 老刘见老金没有回答他,就冲着老钱说了起来,可是老钱耷拉着头,没有给他回复
“指导员,你评...评理,我...好歹...是...三排长,喷火...我都...管了,他...灭...火班长...还管不了么” 老刘一个劲儿地问老钱,可是老钱像是没听到,许是高兴喝得多,睡着了
“指导员,不早了,我们先送你回去吧” 老金拉了一下老钱的手,没见老钱搭理,老金又拍了拍老钱的肩膀
“别睡了,在这容易着凉,我们先送你回去吧,指导员”, 老金又拉了拉老钱的手,蓦地,老金感到指导员的手冰凉,一般喝酒的人都是浑身发烫的,老金开始有点担心了
“指导员,醒醒,老钱,醒醒” 老金开始担心了,一个劲儿地晃老钱,声音大到老刘都酒醒了一半,人最害怕上了年纪喝酒喝多了,一下子背过去
“指!导!员!” 老刘这一嗓子,让屋里60几个人都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朝着中央地主桌看过来,人一下子涌了过来
“快叫救护车!快叫救护车!快叫救护车!”,老金拼了命地嘶喊,手紧紧地攥着老钱地右手
一刻钟后,大家簇拥着把老钱送上了救护车,老金和老季先跟着救护车一同到了医院,匆忙办理完抢救手续后,老金坐在走廊地长椅上,拿出一支烟,戳了半天,又放了回去,老季已经通知老钱的家属,人已经在赶过来地路上了,其他战友也都陆陆续续打车来到了医院,医院的走廊里突然人头攒动起来,一群喝了酒的老男人们,在医院走廊里熙熙攘攘的,没有不替老钱担心的,没人知道老钱已经高血压多年,也已经多年不喝酒了
老钱媳妇万芳到了,一进门就径直走到老季跟前,询问情况怎么样了,老季把医生说的事情和老钱媳妇详细说了一遍,不住的安慰她,深知老钱身体情况的她,虽然抑制几近崩溃的情绪,可是眼泪早就顺着颤抖的嘴唇不住的低落。老钱和万芳是在当年老山前线认识的,那时候万芳是卫生员,她是从死人堆里把老钱给捡回来的,老钱后来去了防化连,万芳就成了随军家属。
老金走出去,坐到医院门口的石阶上,点上了一支烟,老刘也靠了过来,老金给老刘也点上了一支
“里面怎么样,指导员没事吧?”老刘嘬了一口烟,扭头问边上的老金
“不知道啊,刚刚听医生说老钱有高血压,这次是脑溢血,上年纪的人摊上这个最危险”,老金吐出个烟圈,谈出一口气
“你说这是啥事儿,要是出个三长两短的,咱咋和万芳交代啊”, 老刘一遍嘟囔,一遍抓头,老金又给他续上了一根
“老钱子女怎么没来”,老人出了事情,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子女怎么没来医院,老金问老刘,在他心里,要是自己急救住院了,老金家的两个孩子是一定要第一时间赶到他身边的,起码他是这么期待的
“啊?你不知道啊?老钱和万芳没孩子... 老钱在老山前线受过重伤,他们,就一直没要孩子”,老刘的这句,让老金头皮一阵发麻,在防化连的时候,属他和老钱走的近,那时候老钱刚刚当指导员,因为老金学习好的缘故,老钱就选定了老金兼职做连队的文化教员,指导那些想着考军校的年轻战士,也是因为这个,老金和老钱有了很深的交情,但因为突然的家庭变故,让老金匆忙离开了连队和战友,从那以后,就失去了和老钱的联系
一晃三十年,老金的思绪飞回了一九八二年的春天
【参军】
在家浑浑噩噩一年后,二哥趁着回来探亲的时候,给尚志说了个选择:去当兵,和二哥扬志一样,当几年兵,如果能考上个军校,没准还能留在部队长久发展。
爹妈听了二哥的说法,虽然有点不舍得小儿子再去当兵,毕竟老大老二去当兵那是没办法,家里条件不好,农村孩子进不了城,当不了工人,去当兵也算是半个铁饭碗,只要能留在部队。为了这个事儿,金爹还特意摆了两桌,喊上了自己的弟弟金学武一家子,一是为老二回来一趟不容易,二是为在全家面前把老三尚志当兵的事儿给定下来
“哥,这要是三儿也去当兵,咱家可就是全家当兵了,真是拥军模范家庭了呀”,金家二叔学武一遍吃菜,一遍和金爹说,这个时候金爹看了看老二扬志,又看了看老三尚志
“嗯,当兵也是不错的机会,老三学习这么好,在部队好好干,考个军校,一定有前途", 扬志飞快接过父亲的眼色,和一家人说起来部队的待遇是怎么样的好,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部队里的大米饭和包吃包住,还有人管着的环境,在金爹的眼里绝对是尚志最好的去处,他不奢望孩子能考上啥军校,就算是当个部队炊事兵,能一直呆在部队也是个铁饭碗不是。
尚志听着二哥的话,压根打不起精神来,尤其听到说他学习好,他中学时代确实是学校里的学习尖子,一个人兼代数理化三科课代表的人,但从高考失利后,他就不想提读书的事情,更别说别人夸他学习好了,那简直就是对他最大的挖苦,他就闷闷的坐在那,啥也不说
”不想去就不去啊,又不是家里么有地种,还怎么着过不了日子啊", 金母陈玉凤看着心爱的小儿子不想去的样子,接过来了话茬,一边说一边让着大家伙多吃菜
“嫂子,这你可不懂了,当兵好处多啊,现在当兵的政策,转业了也有不错的安排,你看岭西的老孟家闺女,不就转业回来,去了县公安局么”,二叔学武一边说一边埋怨他嫂子目光短浅,就知道让孩子在家种地,没什么前途
“老孟家闺女,凡萍,你认识不,扬志?”,二叔问吃饭的扬志,许是当兵的都是认识似的
“嗯,听过说,二叔”,扬志回复到
“嗯,是呀,你也好好干,等能转业了,也回来到县城当个大官”,二叔一边说一边乐呵,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沾这个当兵的二侄子的光了
一想到马上要去当兵,尚志心里就记起来白文清,她是白师齐老师的女儿,白老师是从城里下放改造的教书先生,一直就在东岭教书,那时候村支书看白老师一身书生气息,对白老师很稀罕,一向开明的村支书就组织大伙给白老师搭了房子,让白老师就着村里场堰边上的老房子,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白文清长得随白老师,眉清目秀,和尚志是同龄,就自然一起听白老师讲课了。
因为村里孩子不多,白老师从一年级教到初中毕业,高中就要去镇上上了,白文清和尚志一起从东岭出去,一起到镇上上高中,他们约好一起考大学的,但不幸尚志高考落榜,白文清考上了大学,去了省会,自从落榜后,尚志就没有再联系过白文清,白文清来过一些信,鼓励尚志再复习考大学,尚志一封信都没有回
刚到晌午头,饭吃完,男人们去门口准备下午地的工具,金母挎着一个小篮子交给尚志,里面是攒了一个月的鸡蛋
”尚志,下午你别去地里了,给你姐送去,别磕了”,金母吩咐道,金家大女儿志芳嫁到了水库边的村子里,现在怀着二胎,家里没有老人照应着,金母分外担心闺女,家里鸡蛋都攒着,每个把月就让尚志去送一趟鸡蛋,顺便看看怀孕的闺女
“哦,知道了”,尚志放下手里的水杯,拎着鸡蛋篮子,径直出了门,大姐家住在水库边的村子里,离着家有十里地左右,尚志经常去,隔三岔五地金母就安排尚志去送点东西,比如鸡蛋,挂面,绿豆,柿饼,去大姐家地路上,尚志都会随手捡一些柴禾,给大姐家顺便送过去。
姐夫老范在镇上上班,一般都得到日头下山才能回来,就大姐,还有外甥女范琳在家,还没进门尚志就叫 “姐,琳琳”
一听到小舅舅的声音,小琳琳就跑了出来,争着要替舅舅拎鸡蛋篮子,怕被小孩给碰了,尚志扔下柴禾,一手牵着外甥女就进了堂屋
大姐身孕已经不小月数,已经不太方便活动,撑起身来要给尚志倒水,尚志赶忙放下鸡蛋,自己接过去倒水,顺便扶大姐坐下
“姐,娘嘱咐你要好好休息来着,她说没准是个男孩儿呢”,尚志也坐下,把小外甥女报到腿上,把小姑娘头上粘的一个苍子摘下来
“嗯,知道,听说扬志回来了”,大姐一边说一边补着手里的袜子
“嗯,回来了,和哒,二叔去下地了,说是在家待一个星期就回部队,许是过几天来看你吧“,尚志把手里的苍子给到琳琳,转头看着大姐说
“你咋打算的,在家,都待了一年了吧”,大姐没抬头继续说道
“去当兵!” 尚志低下头看着琳琳
“定下来了?什么时候走?” 大姐依旧没有抬头
“估么着,十一月吧”, 尚志回复道,他只是听说一般都是十一月新兵报到,去哪里当兵他压根也不知道
“嗯,走之前,多过来走走“,大姐抬起头看着尚志,像是命令,”晚上吃了饭再回去吧“,大姐起身要求准备晚饭,尚志说不用了,自己趁着天亮得早回去,晚上还得和二哥商量当兵的事儿,没坐一会儿,尚志收拾完院子就起身回去,大姐牵着琳琳送到门口,回来路上刚好碰到下班回来的姐夫范希蒙,两人站在路边地头聊了几句,希蒙骑车顺带把尚志送到了河边才回去,天黑前尚志就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