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已经快要过半了,回看你年初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完成过半了吗?无论你完成与否,我相信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目标和现实之间会存在偏差」。
跟你聊聊我的切身感受。我是去年7月给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并且把战略拆解成了每天要做的动作,每天按部就班,定期复盘,检查目标和实际运行情况的差距,并给出修正后的解决方案。
目标和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偏差,那是常态。比如完成一条短视频,我原本的计划是3天,而实际的情况是1周。原本的3天是我拍脑门预估的,只有自己干了,才发现因为自己的不知道到,把这件事想简单了。
比如一条10分钟左右的视频,脚本字数在3200字左右,从选题到中心主旨,再到脚本提纲,需要1天。撰写并修改,需要1.5天。拍摄需要0.5天。精剪视频,需要3天。变成文字稿在各个平台上拍版发布需要1天。核算下来,7天才能出一条视频。
你看,只有干过之后,我才知道具体的细节流程所花费的时间。我在没做过这类事情之前,我是没有体感的。
不仅如此,很多意想不到的工作都是在复盘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比如赛道定位、商业定位、人设定位、内容定位这些内容,它们之前的匹配度我是没有思考过的。拍了几条短视频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到处看书找答案,通过大量的打磨修改才逐步补上了这个bug。
在设定计划之前,这些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都会一个个地意外出现。回看曾经制定的这些目标,就有点像用扑克牌搭起来的纸房子,有任何情况的风吹草动,都会让纸房子崩塌。
不过这种落差带来的好处,就是切身体感都长在了自己身上。在搭建变现闭环的过程中,所有的目标偏离带给我的提示,都是为了让我能更好地修正这个系统。让问题尽早地暴露,把漏洞及时补上,成功的概率才会提升。
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积累,出现小问题,这些都很正常。如果大方向出了问题,那就真的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了。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类似的书我看了不少。书中的很多观点,我通过大量的实践,用在了自己身上,这种情况,就又偏离了原定的目标。
这时我才发现,目标就是用来打破的,目标就有点像导航,你虽然规划从北京到上海的线路图,但你在开车的过程中,你最多能看到的路况,只能在能见度的范围内。在这里,你需要根据实际的路况做合理的判断,不断调整,你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
所以,不求拔高你的目标,但求落实你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