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此书时,仿佛冥冥中的注定,书是当下想要的,作者是一直崇拜的,送书的书友虽第一次相见,举手投足间也都散发着吸引力。没错,是我欣赏的女生,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怀,更有自己的格局,所以特别在这个冬日暖阳的温馨午后,将读后感分享出来,再次感谢她的用心相赠。

我看小说很快,不是草率了事,是容易看进去,废寝忘食那种。小说让我很安全的融入另一个世界,体验不同于现实的喜怒哀乐,极大的扩展了我的生命。跟随主角的反应,透过作者的笔触,我能明白他们的动机、挣扎、选择甚至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能力。有时候还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巨大的情感共鸣和心理慰藉。
合上《一句顶一万句》,脑海里依然回荡着属于中原大地上市井小民的喧哗与寂静。杨百顺的坎坷,牛爱国的宿命,作者用最朴素的语言将宏大的命题渗透到我心里。一股强烈的“孤独感”涌上心头,为了找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背井离乡,一生奔波。只因为“说不着”即便同床共枕也形同陌路,亲如父子也心隔山海。人对于理解与倾诉的绝望追寻,在柴米油盐里、在夫妻拌嘴时、在朋友算计中一一呈现。这个孤独感,不是文人墨客般的伤春悲秋,是无法逃避的,最普通也最残酷的人生真相,是人本身的孤独。
“一句”不是圣人之言或至理名言,是能触及痛楚,直抵心灵的能感受到被懂得的话,谁不是为了这句话忽略了日常的“一万句”废话、谎话、客套话。语言的洪流下,人心非但没有拉近,反而映衬出灵魂深处的寂静。孤独是生命的底色,寻找理解又何尝不是生命的本能。茫茫人海中,总要寻一处净土,安放那无人能懂的心。此刻,从孤独的悲凉中,我看到了温暖的烛光。如果身边有能听懂你半句话的,能接住你一个眼神的亲人、爱人或朋友,请珍惜这“说得着”的缘分;若是有“说不着”的境况,也请坦然相对,这亦是人间常态,学会与自己相处,在孤独中一样可以同世界和解;要明白,每个人的沉默背后,都藏着一个寻找的故事,在他的“求而不得”中,我们虽不一定能成为“一句”的源头,但依然可以给出一份宽容与悲悯。
小说的结尾没有给出任何答案,除了一丝丝的苍凉感,我更多感悟到的是一种被深刻理解后的释然。这世上孤独的人并不是只有我一个,而我们终其一生,不过就是在寻找那个能顶一万句的、温暖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