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读完了作家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也是今闲空写一点,明闲空静心时刻写一点。
今天小可爱随她父母,去探望姥姥姥爷。收拾好家务,难得的清闲,本想出去散步溜达溜达的,可从窗户看阴沉沉蒙了一层灰似的天空,又想着已经很难找出几个,自己愿意见面聊天,同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人了,瞬间失去了外出散心的兴致。
能说话的朋友外出有约了,索性窝在家里炖了冰糖雪梨汁自斟自饮,熬老父亲去山上辛苦剪折,能祛寒的草药泡脚。一边翻出平日有点灵感时写的草稿,找出《一句顶一万句》的读后感,重新整理续写!
小说写的是底层小人物事件,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作者构思奇特,巧妙的把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日常琐事牵连在一起,构成一张庞大有序的人物关系网,每个人物都被安排在这张网中沉沉浮浮,摆渡他人或者自我摆渡。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故事历时百年,书中的人物总是处于一种莫名的孤独中,这部作品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的上部为《出延津记》,下部为《回延津记》。上部主要写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杨百顺的一生。下部主要写与他从不曾谋面,也无血缘关系的外孙牛爱国的半辈子,两人因一女子联结到一起。
杨百顺和牛爱国都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一个走出、一个回归。祖孙两人都经历了爱人的背叛、四处寻找、杀伐之心、又都遇到了“说得着”的人,又都弄丢了这个“说得着”的人。下半部不是上半部的重复,却是某种意义上的回归。这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循环,体现出生长在那片土地上,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时间向前游移,个人面貌被岁月刻画了年轮,子孙延续着,生命更迭着,然而生命背负的使命好像从未改变。
那些孤独与找寻的故事从未停过,找一个随时能“说得来”的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孤独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从杨百顺延续到牛爱国,又延续至今。
书中众多的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却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倾诉衷肠,并真心为你解决问题的人,所以人的本质在这世界上是孤独的。
主人公杨百顺出身卑微,一生所经之地受尽欺压,尽管他为人实诚又勤劳,但依然活的很艰难。外面再苦,他也不愿回到他卖豆腐的父亲老杨那里,因为他父亲偏袒他的兄弟。
为生存他辗转多地,为有饭吃有个地方栖身 ,他多次依他人意改名。可最终依然被生活逼迫的,他不想做人了,想做已经逝去的,他最喜欢最羡慕的好朋友,为死人喊丧的罗长礼。
书中友情是不牢靠的,两个多年的好朋友,因为一人备着另一人偷偷吃了自带干粮,就结下了世仇,老死不相往来。
婚姻中也充满了背叛,巧玲的养父吴摩西,(也就是扬百顺,为生存后来改名的)几十年前去找她私奔的母亲,路上遇人贩子拐走了巧玲,被迫与养父各奔东西。身世凄苦的巧玲颠沛流离,长大成人成家后,儿子牛爱国几十年之后,又在找和别人私奔的自己老婆。
作者笔下的人物告诉我们,那些温暖的团聚,那些有人理解的时刻,都不是永恒。人不会时时刻刻孤单,总会遇见那么几个说得来的人,但是也没有哪个人,能自始至终懂得自己。每个人都是变化着的、前行着的、一面奔走一面相遇,互相取暖、又各自散去。
《一句顶一万句》中,作者反复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交流的倚靠,是人存在的必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希望能够在交流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待,来确认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众多小人物的话语,是小说的另一大核心。作者注重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特别是对“说不说得着”尤其注重。可以说作品中所有人物之间关系“能不能一起说的着话”,是小说的灵魂内容。
这个我们每个人每天亲历实践,不断延续的最平常的行为,被作者演绎成惊心动魄的将近百年的难解之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很大的冲突,说不着无疑是孤独的体验。
但是当说得着的人出现时,一切都变了。本是很亲密的夫妻或兄弟姐妹的关系,往往因无话可说,造成日复一日如同嚼蜡的痛苦生活,从而背叛衍生从此陌路。遇上半路相识的人却一见如故说得着,温暖了心醉了身。个体的孤独和生存困境始终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只是个人觉得,《一句顶一万句》的小说结尾,让读者有点遗憾,没有看到最终的结局。或许这是作者的另一个引线,让众人各自编织自己所理解的结局吧!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无缺……
就如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书中所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孤独是一种感觉,并不可怕,因为它是生命的常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我们需要修炼的是自己的内心,唯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无坚不摧、举重若轻!无论任何时候,你是否有勇气追逐心中的梦想,你是否能好好的陪伴自己、爱惜自己、成就自己!
爱上孤独不是罪!就如此刻的我,安静的享受不被人打扰的,真真正正属于我的静谧时光。
一杯煮着的热果茶,一桶驱寒的药草滚水,脚下垫木制小凳子,用浴巾盖住腿部,由热蒸汽蔓延浸透脚腿部位,以指尖为笔书写点滴看到的,读过的,自渡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