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1:梅兰芳是怎么学艺与成名的?

梅兰芳在1894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年,生于北京前门外一个梨园世家。他的外祖父是有名的武生演员。祖父梅巧玲位列“同光十三绝”。“十三绝”是13位清末的昆曲、京剧名家,是京剧的奠基人。同时,梅巧玲还是四喜班的班主。京剧的起源,是四个安徽戏班在乾隆乾隆年间进京,四喜班就是其中之一。

梅兰芳四岁丧父。他的伯父梅雨田是胡琴名家,但不善于理财。家里又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在梅兰芳童年时,梅家早已入不敷出,连老宅都卖掉了。

梅家是梨园世家,祖父的技艺要传人,梅兰芳是独子。而且一旦唱红了,收入也很高。所以,对他来说,学戏是不能选的宿命。梅兰芳回忆说:“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我不知道取巧,也不会抄近路。”这话不完全是谦卑,起码在他学艺之初,还真是这样。

梅兰芳从8岁起学青衣(用的是传统的虚岁算法)。开始学的是四句最简单的,他却花了很长时间也唱不上来,气的老师拂袖而去,说:“祖师爷没赏你饭吃!”这是京剧界的常用语,意思就是你完全不是唱戏的材料。梅兰芳成名后,那位老师在后台对梅兰芳说自己当初有眼不识泰山。梅兰芳笑着说:“您快别这么说。不是挨您这顿骂,我就不懂勤奋苦学了。”

他后来又向青衣演员吴菱仙学戏。梅兰芳回忆,那时每天早上五点就要到城根去喊嗓子。午饭后要吊嗓子,练身段,学唱腔。晚饭之后念本子,也就是背台词。每段必须唱满三十遍。一天里,从睁开眼,除了吃饭睡觉,都有课程安排。

练腰腿基本功的方法,是在一张长凳上放一块砖,踩着高跷站在上面,要站满一炷香的时间。冬天还要到冰面上去练踩跷。梅兰芳当年很反感这种训练,觉得太严苛。但因为这样的基本功,他才能在六十岁时还能登台演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梅兰芳的戏路很宽,昆曲、青衣和花旦都学过。因为个性沉稳,他不演花旦中的诙谐泼辣角色。在梅兰芳的几位老师里,名气和影响最大的一位,是号称“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当时有名的旦角,像梅、尚、程、荀这四大名单,都向他学过戏。王瑶卿很早就想打通旦角表演和唱功之间的界限。梅兰芳后来的改革,就是继承了这种艺术主张。

梅兰芳的成名标志,是在1913年,20岁的时候应邀到上海演出。他当时挂二牌,是最主要的配角,相当于电影里的二号。包银,也就是出场价,是每月1800块大洋。挂头牌的老生,包银是3200块。

梅兰芳在上海大受欢迎,争取到了演大轴的机会。很多人以为“压轴”是指最后一个重头戏节目。其实压轴是倒数第二个,它字面的意思,就是压着后面的大轴。能演大轴在戏曲界可是个重要标志,它证明这个演员从此成了“头路角儿”,也就是真个剧团的主角,有单独的票房号召力,在艺术上能独当一面。

这次闯荡上海,其实也是冒险,要是唱砸了,回到北京可能会就此沉沦,被观众忘掉。梅兰芳说,“演员的命运,是观众决定的”。当年京剧演员的成名途径主要有两条,一个是成好角,一个是当好角。成角儿的意思,是稳扎稳打,从开场的配角演起,一点点提升位置,直到最后唱大轴。这样的地位是, 是从观众评价而来,根基稳固。梅兰芳走的就是这条路,成名以后很久,他都是参加别人的戏班拿分成。组建自己的剧团,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而当好角的意思,是一开始就自己组班,自己唱大轴。要是不能一鸣惊人,就从此一蹶不振。

梅兰芳的走红和挂头牌,除了自身条件,还有时代因素。1912年以前,北京不许演夜戏,戏台上不准点灯。到秋冬季节,等到最后的大轴戏开场时,台上基本上都黑了。观众看不清扮相和动作表演。夜戏禁令解除时,正赶上梅兰芳刚刚成名。他在上海时,看到上海的戏台前都装了一排灯泡,没有遮挡视线的台柱子,感触很深。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意味着观众能看清楚台上的布景、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了。今后要想赢得观众,要在视觉效果上下功夫了。

另一个变化,是女观众可以进剧院听戏了。在当时的北京京剧界,梅兰芳和老生名家谭鑫培最有票房号召力。谭鑫培已经六十多岁了,远看就是个干瘪的老头子,不是内行听众,不懂得欣赏他的艺术。而梅兰芳是二十几岁的翩翩美少年,又是光彩照人的女装打扮。女观众看到,那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

自身的实力和魅力,再加上时代和行业的变化这样的天时地利,让梅兰芳有了大规模创新的底气。

从上海回来后,梅兰芳就一直在考虑京剧的未来趋势。从1913年开始,他连续排演了几部根据新闻改编的时装戏,舞台布景、服装、身段都按照写实进行设计。这些戏取材于时事新闻,符合新观众口味。

除了时装戏,他还排演了《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古装新戏。另外,在创新的平台上,梅兰芳就绕过“合不合老规矩”的问题了。他可以把昆曲的表演舞蹈和京剧唱腔融合起来,使用全新的舞美灯光和化妆手法。在创新的过程中,著名的“梅党”,也就是一批社会地位很高的文化名人,开始聚集到了梅兰芳的身边。

到1920年,梅兰芳27岁。他的拿手剧目和叫座戏里,已经是传统剧目、昆曲、古装戏、时装戏都有,行业地位基本不可动摇了。

在29岁这一年,梅兰芳组织了“承华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梅剧团。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霸王别姬》。承华社的演出,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战前。我们都知道梅兰芳在抗战时期离开北京,蓄须明志,绝对不给日本人唱戏。但在这本书里,他对这段事迹以及自己的各类善举都避而不谈。同时,对其他演员拒绝为汉奸演戏的事迹有特意记载。凡是对他有帮助的人,不管身份高低,他都一一列举。梅兰芳的品格和智慧,藏在这些字里行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