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涉及钱财,各地不同风俗不同,价值观碰撞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多出现在与红包相关的事情上。
比如广州要送金器,新娘挡新郎的开门红包,居然每个只包两元。江苏乡下车年人吃喜酒不用给礼金等等。果然是一地地风俗。
举办一场婚礼,即便是一份数百元的红包,总计起来,金额可观。这些红包如何处理,成为新婚家庭冲突的导火线。
中国人心性羞涩,自古很少直接开口谈孔方兄,觉得说出来俗气,或者伤感情。因此,较少有人在婚前摊开来讲明婚礼红包如何分配,之后因意见不同,有埋怨和不满,更甚者造成三个家庭的矛盾。
我有一个小姐妹,家境不错,从小就被娇惯,觉得结婚收的红包是对新婚夫妇的祝福,自然应该是由新婚夫妇收藏。如果她嫁入家境一般的家庭,公婆怕是不一定同意这种处置办法。
还有一个已婚的姐妹,他当年的婚礼费用花的都是老公的,公婆没出一分钱,婚礼在老公的老家举办,除新娘娘家人的红包外,其他的包括老公的同学朋友送的红包都被公婆收走了,说以后还要换人情,搞得他们婚后几年捉襟见肘。
如今多小夫妻都来自不同的城市,可能在各自家乡都要摆一次喜宴,还要在小夫妻工作的城市再摆一次,事情就更加复杂了。
在决定结婚前,男女双方就应该把这事情摊开来讲清楚,把事情想得越琐碎越细,之后的矛盾就会越少。
婚宴红包应如何分配,还应看红包的来源,无非有以下三种:男方父母的亲朋好友、女方父母的亲朋好友、新婚夫妇的亲朋好友。
建议不管办几场婚宴,在每一场婚宴结束后,都应清点红包,根据三种来源得到的红包金额,算出以上三种来源的比例值。注意这个比例值,不是人数的比例,而是最后获得红包金额的比例值。
因为个体不同,可能出现人来的虽多,红包却给的少,或者有些人数虽少,但每个都是大手笔的情况。因此,按最后金额来计算比例值较为合理。在扣除当场婚礼的成本后,把余下的红包金额根据上面得出的比例值进行分配,各自按比例抽取余额,将来也由各自负责归还自己人。
现在婚礼的成本除酒席的费用,还应该包括筹备婚礼所花的公关公司的费用、烟酒、伴郎伴娘们的辛苦费、租赁费、酒店住宿费等等。比如婚宴总共摆了十桌酒席,男方父母亲友来了8桌,女方父母亲亲有共1桌,新婚夫妇自有一桌,根据最后三方的红包总额三方红包,金额是7:2:1,正常婚礼花了10万元。总共收到红包12万元,那么扣除花费后,剩下2万元。剩下的两万元,按比例分给三方。如果只收到红包8万元,还有2万元的差额,则也应该按比例各自补充2万元的差额。
也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长长辈会把红包都给新婚夫妇作为婚后储备金,这是另一说。
现场收红包时,即便安排好了红包的归属,到了婚宴当日也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我曾经看到有主人家在入口签到处当场收红包,当场打开清点现场记账,搞得门口排长龙。红包包的较少的客人面子也很不好看,有经验的客人会在婚宴前提前恭贺,奉上红包或礼物,避免婚宴当日混乱,主人也会印象深刻。如无法提前送达,在婚宴当日,通常也会在红包上写上祝福话语和落款,从而不容易搞错。
而婚宴当天,主人要负责迎宾,通常会安排信得过的两位亲友负责收红包,在没有落款的红包上写上客人姓名,人多时互相补位,人少时相互监督。
按广东人的风俗,婆家亲戚们要送金镯子、金项链或者金戒指,新娘要当场带上。带的越多,代表自己越受婆家认可。这些金器价值不菲,人多眼杂,不小心不见了也是常见。新人不仅一无所得,也罔费了亲友们的心意。所以对待这些礼物,要有专人认真记录,写下客人的姓名、礼物的种类及件数。
香港人很喜欢用现金,送大额的礼金还会有支票的形式。支票比较薄,混在现金里很容易弄丢。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支票应该与现金分开处置,在收到支票时留意一下支票抬头的姓名,日期和金额是否填写正确,无论客人给的金额或礼物多少,切勿面露不快之色。钱能解决的事都是小事,莫要因为小事乱了氛围。长辈们实在在乎这些红包拿去也就拿去了,咱们都还年轻,小许钱财很快就能赚回来,就当是孝敬他们的养育之恩吧。
因此,以上是处理婚礼钱财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