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带宽”是作者提出的新概念。在畅销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中,第一次对“降智”一词有所感悟。是指群体作用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应,群体一边倒、墙头草、观望态度、各怀心思的私密交流,都是降智的体现。如今,本书作者对于“心智带宽”的阐述,让我再一次体会到心智在我们人生不同阶段呈现的差距及其原因。
什么时候我们像个傻子?被促销广告、直播平台洗脑的时候,恋爱脑犯花痴的时候,被激怒丧失理智的时候,等等。几乎人人都曾有过类似体验。冷静过后,后悔不迭。让我们心智变窄的因素很多。作者从五个方面归纳总结。
一是稀缺心态导致降智。什么是稀缺心态。就是为了珍惜自己看重的,认为难得的价值,而义无反顾。这种执念,让人看不到其他而变得盲目又固执。明知剩饭剩菜营养流失甚至损害健康,还是会吃;看到孩子不学习,就想到未来的窘迫和压力,焦虑、唠叨,家庭关系紧张也不思改变;情人眼里出西施,连缺点都可爱顺眼,冷静后感慨当初看走眼。
舍不得浪费金钱的人,为了省钱攒钱消耗很多注意力,而想不到其他赚钱的方法,或为了赚一点钱而不惜成本。跟风内卷,唯分数论,不关心孩子心理健康。把爱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为了恋爱和爱人可以无下限地付出、甚至失去自我。
这些舍本逐末的行为在当事人眼中合情合理。直到撞了南墙才会认识到问题,但已经付出的代价往往无从弥补。
我曾为了一个所谓的理想放弃高级别的从业机会,直至现在也没有机会实现目标。回头看,当时的岗位也是一个可以接近目标的平台,如果抓住可能已经更快地实现了目标。但当时就认为那是另一条路,会背道而驰,果断放弃。这就是稀缺心态造成的短视。
二是诱惑引发的降智。在诱惑面前,人的注意力会被挤压和吸引,情绪就会随着注意力一并起伏,迷失在诱惑中。比如手机的诱惑,晨起如果不强制自己起来干正事,多数人会由着自己躺在被窝里、坐在马桶上刷视频、看新闻、购物,时间在沉迷中转瞬即逝。类似吸引我们注意力的琐事数不胜数。我们的心智就在看似寻常的体验中,变得迟钝、狭窄。
三是焦虑急躁导致降智。急中生智者少,急中出错者多。焦虑和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大脑在平静稳定状态下最能做出理智的思考,注意力也最容易聚焦。忙乱和情绪起伏,最易导致心智下降。比如孩子在父母吼叫盯死之下不敢下笔写作业,紧张得越写越错,双方情绪崩溃。性格随和的人面对意想不到的冲突,情急之下也可能一时口不择言,直至矛盾升级。
我在面临突然的岗位变动时,盛怒之下只想到一走了之。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沟通变通,甚至不屑于问清来龙去脉。而这正是对方想要的结果。多少人为了离婚宁可净身出户,甚至放下一切逃离到另外的城市重新开始。情绪对于心智的破坏作用是非常直接的。冷静和睿智原来是一对关联词。
针对上述降智的主要原因,作者教我们从五个方面避免堕入降智陷阱。
一是对于环境保持觉知,避免选择错误。比如在新单位,面对新岗位、新领导不能掉以轻心。作为新人自己是焦点。自来熟的人很容易掉坑。在不清楚如何站队才能自保的情况下对谁都掏心掏肺、口无遮拦是大忌,暴露短板更是大忌。
二是对于目标保持觉知。目标要集中于核心内容。精力越集中,越易成事,越能训练注意力和恒心。想同时做好几件事,只能件件效果平平。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保持对核心目标负责,才能少犯错,少踩坑。
三是对于欲望保持觉知。哪些欲望是不可取、不值得的,要果断放弃。面临选择时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任务,对自己的价值观了解得越早,越能果断做出理性判断。有得有失是常态,最怕想要兼得,却皆不得。行动高手都是刻意避免同时做多件事的。提高效率,逐个击破才能尽早、尽可能多的积累资本和经验。
四是对于情绪保持觉知。我们要在日常修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第一时间对于情绪的到来给予观察、分析、平复。带着情绪做出的决定十之八九是错误的,采取的方式也很少是客观合理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需要我们觉知自己的情绪。冲动这个魔鬼会让我们瞬间掉入圈套和深渊,付出沉重代价。
五是对闲余时间保持觉知。闲鱼的生活了无生趣。闲出祸端,闲惹闲事。松散的生活人们最容易麻痹大意。虽然生活要张弛有度,但充分利用空闲做有利身心健康的、有利家庭和睦的事,才能活出滋味和价值。我们往往把消遣当放松,把混日子当休息。但日复一日下来,没有长进和收获会陷入更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焦虑,而焦虑又将使人陷入降智的漩涡。所以,把提升心智纳入日常,节奏适宜、平和心态,通常不会因为心智低而犯大错。